在与董事会博弈中,庹新永最终败走麦城,但他接管大金龙8年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天才般的经营意识却挥之不去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葛帮宁
庹新永是在大金龙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的。所谓大金龙,就是1988年12月3日成立的厦门金龙汽车联合工业有限公司。
2001年1月,大金龙公布2000年销售额达到19.28亿元。这意味着大金龙事实上已经超越亚星客车,首次登上中国客车行业榜首的位置。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却无法掩盖大金龙的内部危机。仅仅1个月后,业界开始盛传庹新永已向厦门金龙董事会提交辞呈。
又3个月后,新的传言说庹在未获得董事会批准的背景下离开厦门。离开时,他颇为动情地说,这辈子再也不干客车了——以免跟大金龙竞争。听完这句话后,财经媒体把这条爆炸性的消息放到了头条,其他客车制造商则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普遍的言论称,庹的出走是其在与董事会的博弈中败走麦城,不得不含泪离开这个日益壮大但病在其里的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病根早在大金龙成立之初就已种下。当年,东风汽车公司、北京华能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法亚洋行四方共同出资创办厦门金龙汽车联合工业有限公司(大金龙),四方股东各占25%股权。日后很多媒体在叙述庹新永与大金龙的恩怨情仇时,都会将此作为一个起点——就是这个绝对均衡和无穷微妙的股权结构,在一次次将大金龙经营层和决策层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引爆了那场人事战争。
大金龙的厂房是在原国有企业厦门水泥制管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最初只有一个试制车间,一个烤漆房,员工不超过200人,他们几乎都没接触过客车制造。大金龙的首批产品是组装CKD引进的10辆奔驰11.5米大客车。据说这与美籍华人叶同的背景有关,叶是香港法亚洋行的老板,在2001年前,他的另一个头衔是大金龙董事长,他同时还是通用汽车在厦门等几个城市的代理商,并在泰国建有工厂。
从零起步的大金龙用了两年时间来组装这些客车。为了保税,他们不得不再花3年时间来销售这批打着奔驰三角徽标的产品。CKD导致成本高企,使大金龙痛下决心要将产品国产化。这时候,庹新永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作为中国客车业的传奇人物之一,庹的履历相对简单:1992年年底,40岁的他出任大金龙总经理,之前他是厦门汽车办公室主任,再往前,他是东风汽车旗下十堰消声器分厂负责人。很多人都不明白,庹新永是如何完成从办公室主任到总经理的角色转变的?直到今天,他们对庹新永接管大金龙8年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天才般的经营意识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市场观察人士后来将庹新永在任的8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2年到1996年)被喻为大金龙励精图治,厚积薄发,创造品牌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比较典型的事例是他率先在业内提出“两手抓”的管理方式:一手抓产品质量和开发,一手抓市场开拓和队伍建设。
从产品层面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金龙的主打产品有两种:匹配杭汽底盘的6112/6113大客和匹配郑汽底盘的6700/6730。在动辄上百万元的进口客车分食中国市场的彼时,这些售价70多万元(大客)和30万元(中客)的大金龙客车非常好销,只要找来底盘,几个轮子一装,就会有人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