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化的Zoom-Zoom--试驾第II代Mazda6睿翼(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3日 14:38  轿车情报

第II代Mazda6睿翼发动机图片
第II代Mazda6睿翼发动机图片

  设计主题:大胆&精致

  具有“流动”特性的线条与造型在第II代Mazda 6睿翼的车身上大量地体现,最突出的就在车头部分。被放大了尺寸的盾牌状的前格栅保留了马自达的品牌DNA,而发动机罩两侧略为上凸的轮廓线也就顺着前格栅向后延伸,与A柱顺滑连接。发动机罩与前翼子板更多地重合,也保证了接缝的严密与精致,体现出工艺水准的不平凡。睿翼的前大灯一改第I代Mazda 6细长的“柳叶”造型,更像被风吹动的柔化的菱形,而原来一排的灯组也被巧妙地设计在两个更加精致和富有层次的“菱形”之中,硕大的前保险杠下部雾灯的造型同样如此,上下呼应得恰到好处。同样,尾灯的形状自然也与前灯呼应,立体感很强。睿翼也成为中高级车型中少数能做到前后灯都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车型。仔细观察睿翼的前格栅,并非是规则的网格形状,向侧后方逐渐缩小的“菱形”同样赋予了睿翼的动感特性。

  前轮罩的造型极为圆润饱满,颇有些RX-8的风采,由此也带给睿翼更强的运动感。车侧滑过车门的腰线相当清晰,向车尾上挑,直至与尾灯上沿,增强了睿翼的前冲感。侧窗被镀铬饰条勾勒出整体的轮廓,提升其豪华诉求。

  后行李厢盖在尾部形成一个类似扰流板的棱角,显得张力十足,更好地改善尾部气流对空气动力的影响。前后均被加大的保险杠不仅能提升车辆动态性能的表现,对于碰撞中的行人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在试验场,我们还看到了第II代Mazda 6的五门掀背车型。它与Sedan类型的睿翼在造型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尾部增加的大型扰流板、更加平滑的车顶曲线、增加了一条横格栅的前脸和更加夸张一些的车身包围组件,被赋予更多的运动元素。

  第II代Mazda 6睿翼在内饰的设计上同样充分体现了“Bold & Exquisite(大胆&精致)”的设计主题,追求动感的同时更注重内部材料的高品质,以及对细节的控制。

  打开车门,你会发现睿翼采用了先进的“欢迎模式”,仪表和中控台面板上的各种灯组会依次亮起,为驾驶者带来一种满足感。灵感源于飞行驾驶舱的前排驾乘空间宽敞舒适,整个仪表台包括转向盘都大量地采用了金属装饰,营造出科技感和运动感。

  最吸引我的无疑是三幅式的多功能转向盘,它采用了新型的人性化人机界面CF-Net,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的按键可以轻松对换档、行车信息、空调、巡航和音响系统进行操作。最突出的变化则是增加了类似F1赛车的换档拨片,转向盘后方的是两个长长的升档拨片,而减档则通过正面的“Down”键进行操作。对于一向以运动性与操控性见长的Mazda 6来说,这一功能的升级将成为其一大卖点。在转向盘3点与9点的位置,还有方便大拇指握紧转向盘的凹槽,保证行驶过程中对方向的精准把控。第Ⅱ代Mazda6以驾乘者的感受和情绪(appeal to driver’s emotions)作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成为其中的一个突出诉求点。

  中控台的设计具有明显独立的区域划分,锐利的线条与金属质感的饰条相得益彰,体现出运动的气息。上方有一个细长的显示屏,行车、空调和音响信息都显示其中,可以缩小驾驶人员的视线移动范围。下方的音响与空调区依然沿袭了上一代Mazda 6的风格,在细节上变得更加精致,也更富有立体感。中控台两侧适当地点缀深色的桃木饰板,提升了整个内饰的豪华感。

  从第II代Mazda 6睿翼的整体工艺水平来看,提升的幅度是相当大的,这主要体现在材质的触控感、缝隙衔接等方面。中控台和座椅的面料材质都具有高级的质感,无论从手感还是视觉上都无可挑剔,同时对于一些部件的抛光处理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衔接都能体现出马自达精湛的工艺水准。

  既然期望要在中高级车市场取得成就,舒适性与空间性也是这个级别消费者相当注重的因素。进化的设计理念自然也体现在对睿翼内部空间的营造上,睿翼的车身尺寸被明显放大,轴距加长了50mm,车内空间也随着增加。车顶线条的适当调整,让车内乘员的头部空间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而加宽的车体使得肩部空间也变大了。在平整的行李厢中有两个可以翻到后排座椅的拉杆,方便实用,不过在车内则无法进行同样的操作,略显不便。

(编辑:新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看完该新闻后,你对Mazda6睿翼的评价是:本车型更多口碑>>

不感兴趣

随便看看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持币待购

我是车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