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月度销量五连降 车市一千万辆目标或将破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 08:29  南方日报

图为狭义乘用车销量排行榜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风云(参数配置)突变于旦夕,祸福起伏于无常。股市如是,车市亦如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本周三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乘用车市场八月份销量继续下跌,至此出现连续五个月的环比下降。同时,八月份出现了今年内的首次同比销量下跌,这也是三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下滑。

  “冰点”已现。业界还普遍预计,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市场的低迷状况仍难以解冻回暖。此前一直“看多”的乘联会认为,这使得此前被普遍预期的年内实现千万辆产销的大梦,几乎注定破灭。

2005年至2008年乘用车月销量走势图

  现状:36个月来首次同比销量下滑

  中汽协会本周发布公告称,八月,继此前四个月环比下降后,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仍较为低迷,且出现了本年内月度同比的首次下降。上月乘用车共销售45.13万辆,环比下降7.56%,同比下降6.24%。

  这是三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下降。此前的六月份和七月份销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23%和6.79%。汽车销量最近一次出现月度下滑则是在2005年2月,当时下降了26.3%,至31.86万辆。但当月的数据反映了春节假日的季节性影响。

  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交叉型乘用车环比降幅位居前列;与上年同期相比,只有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继续保持增长,其它品种同比均呈现下降,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降幅更为显著。前八个月,除交叉型乘用车外,其它品种同比增幅均低于上年同期,而多功能乘用车(MPV)同比下降2.91%。

  统计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乘用车共销售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15%。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337.31万辆,同比增长11.96%。

  析因:超前消费断送高增长期

  对于造成八月汽车销量大幅下跌的原因,来自多家权威机构的汽车业分析师认为,奥运会是导致八月份乘用车销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受奥运会召开影响,汽车制造商推迟了新款车型的上市,同时政府为缓解奥运会期间道路拥堵状况而推出的汽车流量控制措施也导致消费者推迟购车。影响汽车销售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燃油成本高企以及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挫。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报告则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

  据分析,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乘用车市场超高速增长持续了6年多,市场扩大了几倍。大家用过去日、韩汽车市场发展的经验公式,即R值(R=轿车平均价格/人均GDP)预测我国今后汽车市场发展走势,其结果是从2008年开始乘用车发展速度将降下来。

  当我国R=8时,千人轿车保有量达到20多辆,而日本在R=2的1962年,千人轿车保有量仅有8辆,韩国R=2的1988年,千人轿车保有量为近20辆,可见中国的乘用车是严重超前消费,是把GDP再增长3倍以上时(最少还要十几年)才应该销售的轿车,在去年就已经卖完了。

  但该机构认为,这次巨变不是乘用车市场进入严冬,而是乘用车市场发展速度回归到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状态。“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率。从2009年至2015年,估计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0%—15%,这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也称得上是高速的发展。”

  展望:九月预计仍为负增长

  乘联会还认为,今年“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也将打折扣。九月份举行的残奥会将和奥运会一样造成购车族的减少,楼市、股市的不振也困住了一批人。

  与此同时,国家已多次发出燃油近期还要调价的信息,8月份的CPI涨幅有可能降到6%以下,使燃油涨价有了实施的可能。那么9月份乘用车销售同比可能仍是负增长。

  来自国际分析机构的报告也认为,如果未来两月的销量进一步下滑,则将是国内汽车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动向。据预测,今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将增长10%-14%,而去年的增速高达21.8%,至879万辆。按这一预测,今年1000万辆的目标仍可实现。不过,分析师表示,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增长将继续放缓,增幅会低于10%。

  乘联会则认为,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现半数以上的月份同比负增长,全年市场增长率可能降到6%—8%。因此,今年1000万辆的产销预测已经无法实现。

  本报记者陈志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