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明: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汽车市场增长放缓。那一年,宏观调控力度比较大,而且急、猛、快;主要采用行政手段,针对全国范围,重点是控制信贷和土地,市场手段较少。
今年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继去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今年已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国家多次调整进出口退税率,限制“两高一低”和成品油、粮食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今年的调控只是结构性的,主要针对东部沿海等外贸出口大省。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良好,这些地区汽车市场形势也很好。
2004年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主要采取行政手段,调控力度大,市场反应也很迅速。今年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控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采取的是经济手段,力度较小,政策效果体现得较慢。
梅松林:今年汽车市场与2004年时面对的外部经济环境存在差异。今年汽车市场转冷是全球现象。美国今年汽车销量很有可能创造历史新低;欧洲市场,甚至是一直被人们看好的新兴市场印度的汽车增速也明显放慢。
中国加入WTO之后,更加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形势关联度更大。美国经济低迷、次贷危机对中国车市、股市、楼市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就内部市场环境而言,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楼市和股市的低迷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间接影响汽车市场的发展。
汽车市场环境不同
《中国汽车报》:2004年,乘用车特别是中高级轿车价格跳水、消费者持币观望心态严重,导致汽车销量大幅减少。今年,汽车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那时是否类似?汽车消费主体的有些什么变化?
徐长明:2004年,汽车市场上,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比较明显。原因在于当时中国刚加入WTO时间不长,国内车价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差距,市场降价预期强烈,由此产生的持币待购心理也非常强。据调查,今年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并不明显。现在老百姓都知道车价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并没有汽车大幅降价的期望。
冯飞:2004年,消费者对汽车降价预期强烈,因此产生了持币待购的现象。其实,消费者的购车行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今年,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高位,股市萎靡导致财富效应不能发挥作用,可能会对汽车销售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对于不同的消费群体,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有一点需要指出,我认为今年车市不会出现2004年拐点后,2005、2006年立即出现高增长的情况。今年车市的回调期将比较长。
梅松林:在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购车行为更加谨慎。考虑到使用成本,原来有意购买大排量汽车的消费者可能会考虑购买更低排量产品,原来考虑购买小排量汽车的消费者甚至有可能放弃购车。这与2004年消费者抱有汽车降价预期心理而持币待购的情况明显不同。这说明汽车消费的主体比前几年更加成熟了。
在我看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汽车消费税的上调,一些汽车制造商有可能会提高产品定价。从这种意义上说,现在是消费者购车的好时候。
《中国汽车报》:今年,汽车制造商对市场发展低迷的反应和应对措施与2004年相比有何不同?
徐长明:当年,汽车制造商面对市场变化还不是很成熟,采用最多的手段就是降价。今年,厂商的反应要成熟得多。我对他们的建议是把产量稍微下调一些,维持适当的价格水平。
梅松林:2004年汽车市场拐点以中高级轿车价格集体跳水为导火索。今年汽车制造商认清现实,没有打价格战,而是调整了生产计划。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通过推出更多性价比好、有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应对。
(文/庞国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