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
自主品牌任重道短。这个观点,在不久前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不久前,一位业内的领导对我说,“道短”讲的是时间的紧迫,提出了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紧迫性;但是,光有紧迫感远远不够,甚至“逼急”了就可能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尴尬。
于是我想到了“任重道窄”四个字。“窄”相对“宽”而言。必须看到目前自主品牌发展的思路不够宽广,发展的环境依然不够宽松。
先说发展思路的“窄”。日前,我遇见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的总经理丁宏祥。他对目前自主品牌简单地追求低价格表示了担忧。他认为有两点必须清醒认识,一是,一些有强大实力的跨国公司的成本已经逼近了我们自主品牌的成本底线;二是,以今天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完全可以拿上一代、甚至上上代产品来竞争,那样的话,我们的成本优势就丧失殆尽。丁宏祥所在的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进口汽车代理商、服务商。据他观察,已经有跨国公司开始这么做了。
丁宏祥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自主品牌在经过了一段轰轰烈烈的“造势运动”后,特别是造出了几个“明星”后,绝对不能认为“明星”的轨迹就是自主品牌的方向。最近,个别自主品牌企业的突然沉寂,让人们看到其放慢了发展脚步。本身也说明了其正在修正曾经的轨迹。明星不是神啊!我注意到,二季度车市下滑,自主品牌掉队现象明显。
我特别赞成东风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负责人李春荣对搞自主品牌的比喻:“凉水泡茶”。这是湘西的一种泡茶方式,刚开始可能品不出味来,却越喝越有味。李春荣的话,一层意思是对大家关注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回应;但深层的意思,则一语道出了当前自主品牌出现短暂回落的原因在于“开水泡茶”。前面很香,后面无味。因此,改变发展思路的“窄”,我们真要从改变“泡茶”方式做起。
再说发展环境的不够宽松。吉利的李书福常对我提起“公平竞争”的话题。那的确是一种不宽松:比如说自主品牌的管理立项问题;比如说自主品牌的扶持政策问题……尽管这些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在行业管理上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在支持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问题上却总是办法不多。而我这里专门要说的是各个方面在对待自主品牌轿车发展的心态上不够宽容,包括媒体,也包括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信念不够,信心不足。发展自主品牌轿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要交出的答卷。这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那一天起就已经确定了的。为了确立这个目标,我们是有代价的。如今却还是有不少人认识不到这一点,还在讲什么“中国产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汽车可以不为”的论点。还有的则是别人的什么都是好的,自己的总一无是处。不久前,吉利推出了一款发动机,升功率、扭矩指标国际领先,却很少有人喝彩。同时,吉利又研发了EMBS轮胎防爆装置,中国汽车技术权威郭孔辉院士都给予了高度肯定,但怀疑甚至嘲讽的人仍然不少。
自主品牌仿佛注定要经历被人从门缝里放大了看的过程,这就是自主品牌的“道窄”。在这样的氛围内,能不能经得起看,经得住看,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真的是个考验。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做好,另一方面,还得大家捧场。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自主品牌要搞成功,三者缺一都不可。(本栏目作者系易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媒体委员会主席)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