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垄断法》不等于经销商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 09:58  新浪汽车

  《反垄断法》出台了,汽车行业成为了一个焦点。在一些人眼里,仿佛这个法就是冲着汽车行业来的。一时间,什么说法都有,尤其是一种说法更甚:《反垄断法》将消除汽车企业操纵价格、控制市场的现象。今后,汽车价格由经销商说了算!

  事实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一句话,今天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谁想操纵、控制就能做得到的。当初,吉利汽车卖4万元一辆,真有企业想把它挡在市场大门外,最终吉利还是快速发展到了今天。就说不久前,有企业以原材料涨价为由,试图领头把车价抬上去,结果落了个里外不是的“下场”。

  还得从汽车行业当前是否处于竞争阶段说,因为竞争才是反垄断的最好武器。我注意到,许多人不同意“竞争阶段说”。对此,我一直很费解。从市场主体看,中国本土企业过百家(含改装车企业),仅轿车生产企业就近30家,全部产量(含轿车、卡车等)去年是800万辆;而美国本土3家企业,加上丰田日产等少数外来户,产量一直在1500万辆左右。一边是高度分散,一边是高度集中。从一般理论讲,前者比后者竞争度应该更大。从产业国际大背景讲,世界汽车巨头全面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换句话说,跨国汽车公司在世界怎么竞争的,在中国也一样。就是从人们最关心的车价看,从2000年至今,每年平均以10%的降幅在往下走。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市场处在竞争阶段的最好说明。说白了,在这个阶段中,就是有企业想操纵控制市场,竞争对手也不会“同流合污”,更谈不上用《反垄断法》去消除了。

  我特别要说说“汽车价格经销商说了算”的提法。按理说,《反垄断法》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让一切归位于市场说了算。而让经销商说了算,本身就违反了《反垄断法》。我认为,这个观点的出台是对厂家与商家在特殊时期形成的不正常关系矫枉过正的反映。曾几何时,车市火爆,产品短缺,经销商拿车就等于拿钱,开一个4S店比开一个银行还来钱快。自然,对于经销商来说,厂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今天,市场竞争加剧了,车不好卖了,钱不好赚了,商家与厂家的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面对市场的压力,厂家要求代理商多提车,而经销商压库越来越严重。厂家与商家的矛盾直接体现在如何卖车的节点上。调查表明,超过90%的经销商认为降价是最好的促销方式。与此同时,几乎百分之百的厂家认为,车价是企业及品牌的价值体现,不能随意更改。在这矛盾的对立中,商家似乎更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卖不好车,商家比厂家更“撮火”。有人做过一个统计,车市下滑,如果厂家的压力是10的话,经销商的反应则是30。“让经销商说了算”就是经销商心态的真实写照。

  由此看出,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不要忙着讨论“谁说了算”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厂家与商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应该共同面对市场,将最优的产品、最好的价格、最好的服务系统完整地奉献给消费者。而不是互相对立,甚至拆台。当然,从相互促进的层面上看,增强经销商的话语权有利于汽车市场的健康。像美国就有强大的经销商协会,很多时候真的是他们说了算。但今天,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远未达到那个层次和水平。因此,借当前市场下滑、竞争加剧的时机,厂家与商家一起,冷静总结过去的教训,理顺厂商关系;多着眼长远,少计较得失;多替消费者着想,少考虑自身利益。这才是厂家与商家当前真正应该做的事。

  其实,这一切本不该放在《反垄断法》里来讨论的。

  文/吴迎秋

  (本栏目作者系易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媒体委员会主席)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