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垄断法》博弈车市成规 话语权靠实力说话(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 11:01  华龙网-重庆晨报

  其实,厂家即便规定了最低限价,在目前品牌之间的激烈价格竞争状态下,厂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也不会对价格的下线做更多限制。比如,北京是全国的价格低洼地带。在北京的汽车价格,基本上是全国最低。北京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亏本卖是自己的事,厂家不会管那么细。

  而更多的“最低限价”不是出现在厂家的强制规定下,而是出现在车商之间自愿的“价格同盟”之中。这种价格同盟,在汽车界随处可见。已经是车界公开的秘密。其实,这也是一种局部的垄断,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很深恶痛绝。车商之间,以交保证金、互相暗访的形式来互相约束。而这种价格同盟,更是一种“愿打愿挨”的行为,不会主动跳出来说对方谁违法了。既然是潜规则,那就很难浮出水面。

  事实上,汽车价格就像滑雪场,只要产品登场,绝对一滑千里。一个品牌内部,还尚能形成局部垄断,而大量品牌的涌入,产品之间已经充分竞争。竞争状态决定生存。厂家的最低限价,在生存面前,会变得非常单薄和弱小。

  话语权靠实力说话

  《反垄断法》的实施,被一些车商靠作是话语权回归的一根救命稻草。而事实上,在到处讲究“潜规则”的中国汽车界。话语权,不能靠一纸法规,靠的是实力。

  多年来,厂家和经销商因为在经济实力,品牌号召力等方面存在差距,经销商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更多的不像合作伙伴,而是上下级关系。这种现象,在私家车市场不充分竞争,市场品牌单一的情况下,显得更加突出。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厂家加大了对实力经销商的争夺,有实力的经销商话语权开始显露出来。

  而这种话语权,是以实力为后盾的。在重庆,大型汽车销售集团中标著名汽车品牌销售权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弱小经销商只能靠二三线品牌过日子。

  靠《反垄断法》是无法真正获得话语权的。在经销商实力非常弱小的情况下,厂家靠产品、广告等各方面的资源控制,可以在不违反任何法律的情况下,让经销商过着艰难的日子。

  记者 韦龙 实习生 翟婉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