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最低限价政策将被打破,汽车销售的区域壁垒行将作古,在路边摊也可以享受和4S店一样的售后服务……
近来,围绕即将实施的《反垄断法》对中国汽车行业及消费市场,可能带来冲击甚至是颠覆的种种预测,一时充斥视听。
按照各种民间或是所谓“专业”的论调:《反垄断法》一旦实施,中国的汽车消费将迅即彻底市场化。 果真会如此?被寄予厚望的《反垄断法》是真正的消费福音,还是沦为又一次纸上谈兵? 随着8月1日临近,在一片乐观欢呼声背后,保持一种客观冷静甚至是质疑的态度,或许很有必要——
打破“最低限价”当心形同虚设
车界不屑“终结者”(小标)
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将扮演“汽车最低限价”政策的终结者?还是成为一道可轻松突破的马奇诺防线?
一直以来,厂家为了维护品牌价格的稳定,对代理经销商设置了最低限价的红线。尽管奉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销商一旦触碰这跟红线,则会遭至厂家毫不留情的经济处罚,甚至以取消品牌授权相威胁。
即将实施的《反垄断法》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第二款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这让处于被动地位的经销商们,仿佛看到结束“任人宰割”命运的希望。然而,业内资深人士却指出,《反垄断法》要打破汽车行业最低限价的潜规则,可能性不大。
《反垄断法》的实施,消费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据新浪汽车在网络的调查显示,截止7月28日,在《反垄断法》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中,63.97%的人认为,在汽车的购买和售后维修购买的过程中存在严重垄断。83.42%的人认为,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整车价格和维修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但是,消费者的这股期待,在汽车界人士眼中却显的比较冷淡。日前,记者和国内知名汽车品牌人士聊起《反垄断法》对打破“汽车最低限价”的作用,多数人表示能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性不大。
从道理上讲,这个终结者应该成为经销商的救星——这意味着以后厂家不能以此为理由处罚经销商。但采访中,重庆经销商普遍认为,在“最低限价”的问题上,自己是最大的得利益者,为什么要跳出来反对呢。
车商难舍“黄盖情结”
在规定最低限价的问题上,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用“周瑜打黄盖”来形容比较恰当。
其实,车商在这个问题上是很矛盾的。因为,汽车价格杀得一塌糊涂,对经销商没任何好处。所以,厂家规定“最低限价”,多数车商会认为是一种内部保护。所以,在私家车销售的近8年时间,中国基本上没车商公开挑战厂家的“最低限价”。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