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了5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出现萎靡迹象。专家预计,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将加快现有46个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优胜劣汰”。
在今年4月份,中国国内包括轿车、SUV和MPV在内的乘用车销量增幅,已经由一季度18%迅速降低为8%。市场调研机构J.D. Power and Associates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的例行季度调查显示,三地汽车经销商均表示购车需求较之前已黯然失色。
经销商们总结出抑制汽车消费增长的两大主因是:
首先,上海股市大盘从2007年10月的6000点高位,已经下滑至目前的3300点以下。在中国,购车主力是仅占人口不到1%的极少数富裕精英阶层,而后者的购车倾向直接与其所拥有的财富和股票价格挂钩。
其次,购车者认为政府很快就会放松对汽油价格的控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长期以低于国际油价的价格供应燃油,迄今已经亏损数亿美元。
与此同时,最近的四川省地震,也让中国第四大城市——成都(省会城市)的汽车消费需求大幅削弱。尽管传统意义上,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车市的淡季,但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经销商们却普遍预计,时下车市的低迷可能延续整个夏天。
美国《底特律新闻》 编译/杨小林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