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中航集团的诞生,一系列的变动正在发生,东风与哈飞的重组停顿或可看作第一步。但对于未来新中航的汽车业务而言,不久前昌河股份的资产置换公告才是真正的实质性动作。
也许在新中航的掌门人林左鸣看来,相对于哈飞汽车的“良好”状态,昌河汽车这个汽车业务的“软肋”更适合作为整合的第一步,而全部置换出汽车资产后,从昌河汽车的未来或可看出未来中航系的汽车业务规划大局。
一个有趣的对应是,在昌河股份略显黯淡的置换汽车业务背后,哈飞汽车对新中航的汽车计划显得更加积极,也更加自信。
在昌河股份发布资产置换公告的同时,哈飞汽车官方网站转载《哈汽集团报》消息,表明了哈飞作为新中航汽车业务的领头羊,其归属已尘埃落定,并对未来在中航集团内的发展前景充分肯定。
由此不免让人在中航集团这个大板块下对昌河汽车的未来产生联想,目前中航集团所有的汽车业务中,以哈飞汽车最大,东安动力更是盈利颇佳。因此以哈飞汽车牵头整合昌河汽车在业界风传已久,随着新中航集团的成立,这一设想或许将成为现实。
昌河“脱壳”
根据昌河汽车官方网站消息,在2008年7月16日召开的2008年度第五次董事会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进行资产置换的预案。据其公布的置换方案,昌河汽车拟向中航集团购买航空机电成品及附件制造业务所涉资产,即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及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昌河汽车付出的是向中航集团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出售截至交易基准日(2008年5月31日)止公司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以抵销部分购买资产价款,即资产置换。这其中包括了其所持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41%股权及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此外,昌河汽车购买资产的价值超过出售资产的价值的部分,由其以向中航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补足,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最关键的则是这个预案末尾的一句总结:“经前述交易,公司(昌河股份)的资产和业务整体变更”。曾有某资深汽车业内人士戏言,“目前昌河汽车惟一的剩余价值就是那个上市公司的壳”,没想到如今昌河汽车真的走到了这一步。
但这也符合此前外界的猜想,对于ST昌河这个壳公司,新中航集团的想法显然是将更多的航空业务置入,在如今大飞机概念之下,能够打造更新更大的融资平台,而对已经沦为弱势的昌河汽车,显然被整合才是最适合它的道路。
就在置换公告发布的同时,昌河汽车也表示,置换出去的汽车资产与业务将由中航集团在更大范围内调动资源予以支持,而昌河汽车则将成为航空机电成品及附件制造的龙头企业。
事实上,已经沦为ST的昌河股份,3年来的重组之路一直曲折,此前昌河股份一直亏损的微车业务,被剥离的命运已经是必然的。但关键的问题有二,一是剥离出的汽车业务如何整合,二是置入哪些资产。
如今随着一航集团和二航集团的合并,这些问题得以理顺,在新中航集团的大盘之下,昌河汽车有了更大的资源背景和整合可能,而新中航集团的大飞机使命也让ST昌河股份这个“壳”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无疑证明了中航集团对于昌河汽车“壳”资源的使用以及未来昌河汽车的走向。尤其是公告中所指的“中航集团或其指定的第三方”让购买方充满了变数。
有分析猜测,昌河汽车资产将与中航旗下另一汽车企业哈飞合并。
伴随着此次置换,铃木与昌河的合资也走到了尽头。在昌河汽车出售的汽车资产中,其所持有的昌河铃木41%的股权出售尚需得到国家商务部的审核批准。
但对于铃木汽车而言,这种结局似乎不一定是坏事。合资对象从偏安江西一隅的昌河汽车,变化为正在强力整合中的新中航集团,或许有助于两者摆脱目前的困境。
整合汽车业务
根据新中航筹备组副组长、二航副总经理谭瑞松此前在哈飞汽车干部大会上的表述,即将成立的新中航集团将同步规划航空、汽车两大主业,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也就是说,不会把汽车业务从集团中剔除,其整合依然会在集团内部进行。
“显然,本次的股权置换只是重组整合的第一步。”东方证券分析师秦绪文认为,中航科工的汽车业务还会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再整合。
此前东风与哈飞重组受阻的消息传出,如果说只是新中航集团汽车之想的初步透露,那么昌河股份的资产置换无疑就是这个庞大汽车计划的第一步。
相比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的原母公司二航集团,来自一航集团的新掌门人林左鸣一改此前二航集团总经理张洪飙剥离汽车业务的想法。
在更大的平台上整合汽车业务,以实现将新中航集团带到销售收入1万亿的新高度。
未来新中航集团主力的汽车业务其实都来自原二航集团的哈飞汽车、东安动力和昌河汽车。尽管关于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整合的消息,在二航集团的框架下就曾经数度传出,但事实上哈飞汽车与昌河汽车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
从产品线而言,两者的主力业务都是微车,并且同为中国市场上的微车四大企业之一,包括最早的汽车基数来源都相似。新中航集团如果要整合旗下汽车业务,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两家企业的整合问题。
如果像外界所猜测,由哈飞汽车来重组昌河,那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是,让当初的整合流产的那些因素如今是否还存在?新的中航集团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化解这些负面因素?也许将昌河汽车置换出来很容易,但下一步如何走,将成为新中航领导人的最大考验。
按照林左鸣的想法,未来的汽车业务将直接置于中航集团之下,而不是像如今还要通过中航科工来间接控股这些汽车企业。那么即使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不能合并,但在中航这个大平台下,也必将对两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提出要求。
配套体系共用、产品开发体系共享、销售渠道和网络资源整合等等,似乎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换句话说,即使不合并,未来的中航集团更多的会将汽车视为一个整体的业务板块来操作,避免内斗可以看作解决整合问题的第一步。
面对刚刚确立“复兴计划”的哈飞汽车和如今终被整合的昌河汽车,新中航的汽车业务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但对于军工企业究竟能否走好汽车之路,或许长安集团并不是惟一的答案,也不是必然成功的理由。
最终我们会看到一个成功的“中航汽车”还是一个继续黯淡下去的“昌河汽车”,这个疑问仍需新的中航管理者们来解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