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首席评论员 李安定
进入21世纪,两股巨大潮流托举中国汽车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是入世迎来的全球化冲击。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全球汽车市场成熟的观念、规则、流程、资本,疾风暴雨般冲刷着中国汽车业深厚计划经济烙印。可喜的是,涅槃中的中国汽车业逐步适应并融入全球化市场,开始成为这一平台上最活跃的角逐者。
二是中国百姓获得享受汽车文明的权力。历时近50年的官车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表现出一种势如破竹的市场原动力。轿车进入中国百姓家庭十多年来历经三代:第一代,90年代到2002年,当时的特点是官车为主,桑塔纳、捷达、富康作为“先导”进入富裕家庭,私车比例达到20%到30%;第二代,2003年到2007年,私车已经和官车比例平分秋色,伊兰特、凯越、福美来成为新三样;从200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私人购买的比例已经达到83.2%,占绝对主导地位。
由于两大托举力的共同作用,曾让诸多专家关于“入世”后中国汽车“全军覆没”的预言成为泡影。国产轿车产销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的“井喷”式增长,从2001年的82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532万辆。增幅最高的年份超过50%。中国的汽车市场连续三年超过德国、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产量排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的汽车生产大国。尽管入世谈判对中国汽车的5年缓冲期已经届满,关税已经降到位,国产车反而占据到中国轿车市场95%的份额。
中国入世后,遵守协议,搬掉了限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业的关税和准入门槛,全球十大汽车跨国公司悉数进入中国。早期建立的几个合资企业,不能再靠多年一贯制的老车型独享丰厚利润。后来者为抢占市场份额,拿来更新、更好、更便宜的车型与之竞争,消费者从中获得受惠。
近年来,中国几乎成为新车型推出频率最高的轿车市场。整体价格从当年的天价回落到与国际价格持平,尤其中低档车型的价格水平已经低于欧洲市场。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小排量轿车已经占到乘用车市场的45%,其中不乏国际著名品牌,轿车对于今天中国普通老百姓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即使没有买车的中国人也是汽车业飞速发展的受益者。近年来,中国汽车业每年创造的总产值在5000亿元以上,在制造业中遥遥领先。国家从汽车业获得的税收也以千亿元计。汽车及相关产业还提供着中国十分之一的就业岗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