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零部件不是在公司内部或集团内部开发或采购,而是零散地从其他公司采购。因此很难提升竞争力。
今年地震赈灾中,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出手最为慷慨,引来业界拍手称好,欢呼自主品牌终于崛起。在年初,也有预测认为今年将是自主品牌汽车大步发展的一年。然而,在目前车市低迷的大环境下,自主品牌车企最早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这显示自主车企衣裳尚且单薄仍不足以御寒,产品和生产体系存在内伤,亟需转型。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了67.33万辆,占国产轿车销售总量的25.24%。这与一年前自主品牌曾冲击国内市场份额1/3强的旺盛时间相比,颇有江河日下之感。
从2007年下半年起,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的份额就开始下降。统计数据显示,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21.7%开始逐年递增,于2006年达到26.6%,2007年1-3月上升到了29.6%。但2007年的整体份额仅为26.0%。进入2008年后,下降趋势仍未改变,于2008年1-3月间跌至25.8%,再跌至上半年的25.24%。而在这一期间,日资厂商的份额为29.3%,反超了自主品牌汽车厂商。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华晨金杯在德国遭遇的“碰撞门”更俨然成为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滑铁卢。华晨金杯于2007年开始向德国出口尊驰(参数配置 图库),德国ADAC(德国汽车司机协会)对该车进行了碰撞试验,结果仅获1星评价。而同价位的韩国现代索纳塔(参数配置 图库)和起亚均为4星评价。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与在地震赈灾中的义薄云天相比,自主品牌车企在奥运营销中几乎集体失语。而大众等国际品牌则在奥运狂欢中风生水起。这凸显了外来品牌仍是今日中国汽车市场绝对主角的现实。
另外,在今年油价高企引发的车市变局里面,自主品牌厂商也难以不受伤。原因正在于其中低端产品的消费群体更容易受油价上涨而遏制对汽车的需求。同时,目前合资企业正从高低两端向自主品牌施压,自主企业已经丧失在中低端的市场优势。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曾表示,自主品牌的老总们应该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
日本有学者已经注意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的艰难转折问题。据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分析,无论是家电还是汽车,中国的产业界都呈现出与垂直统合相反的“垂直分裂”构造。各种零部件不是在公司内部或集团内部开发或采购,而是零散地从其他公司采购。因此很难提升竞争力。
路在何方,还需自主厂商从市场中寻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