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价上涨不会导致车市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 07:2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油价上涨不会导致车市拐点

  车企老总:“今年目标不会变”

  5月地震刚过,6月油价上涨如期而至,中国车市似乎在一夜之间迎来拐点。“油价不会杀伤整个汽车行业”,上周国内各大汽车主流厂家和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油价上涨不会导致车市拐点,高油价难撼车市需求根基,所以不会对年度销售目标作出调整。

  高油价难撼车市需求根基

  虽然受地震、油价上涨、宏观调控冲击,但中国车市仍是增长可期的刚性需求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统计,2007年底,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522万辆,平均30多个家庭才有一辆私人轿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从地区分布来看,私人轿车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大城市和沿海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省会城市和大量二三线城市,私人轿车的拥有比例还比较低,从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虽然目前的高油价会对汽车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大部分汽车厂家认为,油价变化对汽车市场影响并不显著。长丰集团品牌推广部部长李晖表示,对于汽车消费而言,整个市场的态势是呈增长趋势的,消费者在油价上涨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考虑买车,这是一种消费惯性,不可能完全停止。

  一些汽车厂家则认为,油价变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有很大差异。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消费者通常并不会因油价变化而改变汽车购买习惯;而一些对油价变化敏感的较低收入人群,虽可能推迟消费,但在权衡之后,会更加关注“车辆油耗”指标,决定购买。一份来自新华信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41.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油价持续上涨,将延缓购车;34.2%的受访者表示,将会考虑购买小排量汽车。仅5.2%的受访者表示,会放弃购车计划。

  来自尼尔森公司公布的年度汽车跟踪调查也显示,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并未挫伤中国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积极性。中国消费者打算购买私家车的比例从2006年的29%猛增至2007年的43%。而现有的私家车主中,有27%考虑再买车,汽车置换市场可能会升温。

  车市高速增长态势不会变

  尽管此番燃油涨价让车市“受了一点惊”,但业内人士仍然对车市快速发展充满信心。知名汽车分析师专家贾新光认为,近期汽车产销环比下降是个正常的现象。因为从历年每月的波动来看,往往是3月份最高,然后4月要比3月份低,4至8月份则往上走。而且今年4月份环比下降的幅度非常小,3月份的产量是105万辆,4月份是98万辆,下降不到10%,市场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贾因此乐观判断:“今年的汽车市场应该是非常好的一年。尽管遇到地震和高油价,但今年突破1000万辆没问题,如果干好了还能更多一点。”2007年的汽车产量是888万辆,销量是879万辆,2008年如有14%的增长即可到达1000万辆。“1000万辆的数字在预测时就已经考考虑到了油价上调的因素,因此今年产销量和预期不会相差太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认为。

  长安汽车总经理张宝林告诉记者,即使受到雪灾、地震和油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长安汽车集团今年百万销量的计划不会调整,因为去年在制订计划时就曾综合了众多不利因素。广州丰田副总经理冯兴亚也表示,虽然今年前几个月汽车销售受到了自然灾害、金融市场持续疲弱和油价上涨的影响,不过纵观全球,我国汽车市场仍是最有活力的。车市保持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变,只是增幅可能会有一些浮动,也就是说,可能出现的不是产销量的下滑,而是增长率的下降。

  小排量车迎来新机会

  “油价上涨的趋势我们在去年就有所预计了,并且根据这个预计调整了车型结构。下半年我们将会有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小排量车型上市。”在接受采访时,长安福特公关部一负责人认为油价对车市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一些厂家或许会根据这个情况适当调整车型布局。上海通用雪佛兰品牌负责人说,上海通用雪佛兰也将今年的重点放在了小排量的乐风(参数配置 图库)以及新乐骋(参数配置 图库)上。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不会对汽车发展走势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但此次油价高达18%的调整幅度,却会令车型的消费结构发生一些变化,节油性更突出的车型将受到市场推崇,而耗油量较大的中低端车型则会被市场抛弃。

  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油价的持续攀升,对于节油型的中级车和小型车都是难得的机会,“以前一些老的小排量车销量不好,是因为车本身质量不行,而现在市场上推出了一些动力性能好的小型车,如奇瑞A1(参数配置 图库)、雪铁龙C2(参数配置 图库)、马自达2(参数配置 图库)等都不错”。

  “一旦油价真正高到难以忍受的时候,小型车的优势就会逐渐体现。”广州本田对本报表示,“在日本市场上,飞度(参数配置 图库)已经连续9个月超过其他车型,成为日本销量冠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做到油耗和空间的平衡。”记者 文雅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