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价格已达到阶段性的极限状态,但仍不见其放慢持续走高的脚步。高油价不仅抑制经济增长、加剧通货膨胀,而且深深刺痛了那些对石油依附度较高国家的神经,也令其国民不得不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汽车消费。
在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人们对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的国际油价,似乎有些麻木。
全球汽车趋“小”
早在两三年前,小型车、跨界车就成为全球各大国际车展的热点,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这些车已从概念车摇身一变成为颇受市场青睐的商品车。消费需求转变最明显的要属美国,今年一季度,美国汽车市场SUV的销量同比锐减28%,小型车的销量则上涨32%。
小型车得势、“油老虎”失宠的转变,令一向以小型车取胜的日本企业,在美国的业绩不断攀升,并使得美国汽车企业不得不调整发展战略。小型车成为美国各车企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用刚刚发布了关闭部分卡车、SUV工厂的战略调整。福特在去年就曾表示,未来战略重心将向小型化转变,从而生产更多紧凑型汽车,即将在全球上市的新嘉年华(参数配置 图库)便是这一战略的开始。
在这一趋势下,一直执着于豪华大型车的克莱斯勒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进军小型车领域。去年,克莱斯勒与奇瑞(参数配置 图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奇瑞的小型车研发平台,共同开发全球车型,并通过奇瑞代工生产贴牌道奇小型车,在美国销售。此外,欧洲多家车企表示,未来将会加大小型车的研发和出口力度。
呼唤企业责任感
当能耗更低的小型车日益受到全球青睐的时候,我国市场的反常表现应引起重视。2007年,排量小于1.3升的车型占我国乘用车总销量的26%,市场占有率同比降低5.7%;排量1.0升及以下微型轿车的市场更是锐减24%,市场份额已不足6%。今年前5个月,我国SUV销售20.07万辆,同比增长51.5%,进口车销量达17.1万辆,同比增长59%,小型车连续两年下滑后,今年仍无回暖迹象。
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一位日本公司的高层,被问及旗下某款畅销日本和欧洲的小型车是否有引入中国的计划时,他的回答耐人寻味:“如果引进,需要拿出其在中国是否有市场前景的证据,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言外之意是,中国目前的小型车市场前景不甚明朗,贸然引进存在风险。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汽车消费水涨船高,加之“贪大”、“重面子”的消费心理依然在作祟,使得消费偏好有悖于正常的国际发展趋势,同时也给了跨国车企一个追逐高额利润的良机。那些有着几十年制造小车经验的跨国车企,却对引进旗下经典小型车的兴趣不大,利润更高的中高级车才是其重视有加的战略车型,纵观中国的低排量小型车市场,仍是自主品牌占据主体,使得产品档次迟迟未有较大改观,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政策引导最迫切
欧美等国汽车企业发展小型车的战略,除了顺应市场需求和勇于承担企业责任的自发行为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引导。
去年,尽管美国“三大”对提高“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简称CAFE标准)极力反对,但为了应对日益临近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美国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这一提案。到2020年,美国新机动车辆的平均燃油经济性要比目前提高40%,即达到百公里6.7升。
同样是在车企的一片反对声中,欧盟委员会去年年底通过了汽车尾气排放新强制性标准的立法议案,该议案要求到2012年,欧盟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由目前的百公里160克减至每公里120克,届时不达标企业将受到重罚。
通过严格的环保政策,可以迫使企业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生产更为节能环保的汽车,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减税或极差税费的方式,拉开大车与小车的差距,鼓励人们购买低排量小型车。这种措施不仅在欧洲、日本取得了明显效果,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去年也开始实施大幅削减小排量车税款的政策。反观我国,对企业的环保要求并未给企业更多压力,现行的税收制度也几乎对小型车消费没有任何鼓励。发展小型车已到了一个重要时刻,政府出台实质性的政策,才是引导消费的重要助推剂。(记者焦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