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首席评论员 李安定
对于一件事,尤其称得上的“大事”者,中国人爱谈“重大意义”,官员谈过,媒体谈,事情的实质内容往往忽略了。上南合作的意义,媒体和官员已经谈得很多,可是还有朋友问我,实质上是怎么回事?因为几个月来我一直和双方的高层保持着接触,因为朋友们揣着“上海汽车”的股票。
我以为上南合作的关键点说白了,是南汽的优质资产全纳入了“上海汽车”。上汽集团为此掏了20.95亿元的“真金白银”。跃进集团拿了这笔钱,从上汽集团在上海汽车所持有的投资份额中“买下”3.2亿股。同时在新成立的(纳入其它剥离业务的)东华公司里占25%的股份。
此举摒弃了过去无偿的“国有资产划拨”,真正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资产重组。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贴金要看准地方。
这件事的实质:一是资本摆平了一切。南汽拿到的3.2亿股,只占上汽汽车不到5%的股份,比起独大的上汽集团持有80%的份额,是小巫见大巫,能否在董事会占一席之地还不得而知,实际上退出了经营。涵盖了南汽MG名爵、依维柯轻型车、(没有了菲亚特的)菲亚特汽车和紧密零部件业务的新上汽汽车,对于这部分资产的规划权、经营权、话语权就全都攥在手里了。
二是南汽不但卖了个好价钱,而且可以坐收红利。3.2亿股,按照上海汽车12月27日的股价27元一股计,其总市值是86.4亿元,高出南汽进入上汽汽车资产的估值一倍多。南汽原来几位股东单位的钱立马就从溢价中获得了大收益,而且在可预见的走势中,能够从上汽汽车的发展中,稳稳地获得分红。
此外保持上南双方原各自企业的法人地位和纳税渠道的“中国特色”安排,也充分照顾了双方的面子和既得利益。至于南汽的职工和职业经理人,只不过换了一个更有实力的老板。
跃进集团的前身南京汽车厂,论起资格比一汽还老,是随解放军攻克南京,一同进城的。作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央企业”,在一汽、东风“另立门户”后,还一度独撑着“中汽公司”的门面。90年代后期下放给了南京市时,就有与上汽合作的消息不时流传,那时真要谈成了,倒是门当户对。无奈“婆婆”们的利益,企业决策者的面子,屡谈屡崩。尤其自身经营的失误,让企业状况每况愈下。虽有2006年MG名爵的成功收购,也看不到集团经营整体翻身的希望。而当年弄堂小厂起家的“地方企业”上汽在最近的十年里,依靠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个合资企业积累的丰厚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实实在在搞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迅速壮大为中国最有活力的汽车集团。此消彼长,今非昔比。
到了今天,嫁妆日渐凋零的“大龄女青年”的南汽,能够与风头正键的上汽集团结亲,已经从“下嫁”转为“高攀”。今后的日子应该能说“衣食不愁”。比如上汽承诺,5年内使南汽的资产提高三倍,汽车产量从目前的10万辆提高到50万辆。这对南汽的股东们、对南汽广大的职工们、对南汽和江苏的相关利益部门无疑都是大好事。
为缔结上南这门亲事,上汽和南汽集团的两个当家人胡茂元、王浩良,真是焦头烂额,压力如天。但是他们胸怀宽广,立足全局,既考虑了本企业的前途,又为对方的难处作出明智的妥协;对于一些管理层员工的情感一时难以转弯而有的责难,他们扛下了;对于中国汽车业最大的一次成功重组的头功,恐怕与他们无缘;但是我要说,胡茂元、王浩良和他们各自的团队,在这次重组中表现出的大智慧、大手笔值得钦佩!应该获得大声喝彩!大浪淘沙,历史对他们自有公论。
碗里有肉才是硬道理,对于上汽南汽的职工,对于南汽资产进入后的上汽汽车的股东,对于中国汽车业的明天都是如此。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