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伦敦拥堵费越收越堵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8:51  深圳商报

  据媒体报道,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五年前推出车辆拥堵费征收方案,至今收取了8亿英镑的费用,但现在交通状况却毫无改善。行政费用花费掉了拥堵费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于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费用却被削减。这种状况有可能影响到英国向其他10个城市推行类似计划的决策。近来,国内多个城市都传出开征拥堵费的消息。伦敦的教训提醒我们,任何决策的出台都应当审慎且及时总结经验。此外,倚重收费来解决问题,不仅可能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更有可能让人们失去对政府管理能力的信任。

  伦敦拥堵费越收越堵的启示

  主持人:胡蓉

  伦敦拥堵费为何不见效?

  见贤思齐(网友):拥堵费失灵不奇怪,归根结底这种调节手段只是抑制需求。收费不过是让车主开始有点肉痛,接受之后也就习惯多掏些钱了。就像停车费上涨一样,刚开始我也想着坐公交车出去算了,试过两回之后,还是觉得开车方便。

  宣华华(浙江公务员):伦敦征收的“车辆拥堵费”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了减少交通拥堵,更多的收费都成为行政开支,直接导致“车辆拥堵费”缴费者的不满。反思伦敦“车辆拥堵费”失灵,必须首先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征收“车辆拥堵费”只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果,一旦外部条件发生改变就会导致新问题,将抵消征收“车辆拥堵费”的正面效应。我们在思索和借鉴“车辆拥堵费”之时,必须摒弃经济学家的“收费万能论”,绝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收费上,更不能纵容少数部门借此敛财。

  舒圣祥(杭州读者):“伦敦收拥堵费越收越堵”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拥堵费并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灵丹妙药!不仅拥堵费的开征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以确保其合法性,拥堵费的运行同样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以确保其有效性。这些制度安排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所有拥堵费的收入都必须用于公共交通项目。很显然,伦敦没能做到这一点。国内那些急于开征拥堵费的城市管理者,有必要就此反问自身:我们是否建立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征收成本,使拥堵费不至于沦落为“养人费”?

  解决拥堵问题不可忽视疏导

  舒圣祥(杭州读者):伦敦开征拥堵费后第一年的效果是令人鼓舞的,为何越到后面越不行?因为公交便利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公众出行的需要。这就告诉我们,征收拥堵费并不等于交通管理者的压力减轻,相反,应该是更加沉重。因为如果公共交通、管理手段、道路规划等交通服务跟不上,因开征拥堵费而暂时缓解的交通压力,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报复性反弹,到时候拥堵费会面临空前的有效性质疑——对交通管理者而言,那必将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高先生(企业高管):油价这两年在不断上涨,停车费也在上涨,可路上的车不见少、只见多,这说明只要没有更舒适、廉价、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作为替代品,人们会选择买私家车。要解决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就得发展低价公交。据报道,北京公交降价并统一优惠条件后的第一天,北京公交集团称,发车量比以往增加近1万辆次,正点率也达到70%以上。取消了一些重复线路,运营秩序大为改观。看,这比收拥堵费管用得多。

  宣华华(浙江公务员):“车辆拥堵费”失灵只是表象,它还暗含了一个选择的问题:我们的目标,究竟是让车辆通行变得速度更快,还是让更多人的出行更为便捷?应当注意到,尽管“车辆拥堵费”征收之后“越收越堵”,但是公交体系的扩充和便于行人过街的红绿灯增设,仍然在帮助更多的伦敦人享受更为便捷的出行,而不仅仅是驾驶汽车出门的人。很显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汽车拥有量猛增的态势下,提倡“公交优先发展”,保证更多人出行便捷,远比征收“车辆拥堵费”更值得。

  伦敦拥堵费失效给我们的启示

  华南真虎(网友):伦敦人民总结拥堵费的经验来得太及时了。咱不是反对管理创新,创新允许试错,但不是盲目试错。现在伦敦给咱当了反面教材,咱们自己就不要再白交学费了。

  高先生(企业高管):拥堵费这类行政收费和汽油涨价这类市场调节手段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多为成本推导,因为资源的稀缺而让消费者被动接受;前者则有许多主观因素的掺杂。比如,城市管理者认为是汽车太多,道路资源有限,所以要收拥堵费。那么,道路使用资源有限是个什么概念?因为道路使用资源的限度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关,如果道路设计有问题、微循环不畅,都有可能降低使用效率。对于涉及主观因素的收费,只有公开探讨,才能达成共识。到底道路资源有没有被最大化利用,不能由一方说了算,否则不就是本职工作没干好反而让别人来买单了吗?

  习书程(自由撰稿人):伦敦城市管理者对决策评估的有始有终也值得借鉴:通过算账,伦敦发现拥堵费收效不大,反而搭上了更多的成本。及时评估,才能及时止损,并且总结经验以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反观国内,许多决策在出台时被寄予厚望,但少见评估报告出台,从而给老百姓留下“乱收费”的诟病。

  陈明君(成都读者):各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即便完全适用于国外的做法,用在国内却未必行得通。早有论者指出,通过控制公务车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做法,在国际上才更为流行。比如,韩国首尔市政府各课室(处级)以前都配备公车,为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首尔市政府进行公车改革。当公车数量减少到47辆的时候,首尔同时告别了交通拥堵。据保守统计,我国公务车目前已达350万辆,目前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这些靠公家掏钱养活的公务车,不但使用效率极高,其对道路拥堵费是不会有丝毫惧怕的。公务车较少的伦敦通过收取道路拥堵费来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尚且没有成功。我国试图通过收取道路拥堵费来缓解城市道路拥堵,那就更悬了。

  你说我说

  请您开口

  话题预告:据本报近日报道,新兴行业跑腿业务在深圳悄然出现。深圳出现了首家正规注册专业从事跑腿服务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同城快递、同城跑腿、安装维护、家政服务、排队服务、挂号服务、资料收集、代缴费、代收费、代购物等20多项,按路程远近和服务时间来设定收费标准。还有一位伍先生利用空闲的时间,帮助因工作忙碌脱不开身的人买火车票、机票。跑腿业务的兴隆都出乎了创办人的意料。但市工商局有关领导表示,跑腿行业在深圳属于新兴行业,行业地位未定,尚需规范管理。跑腿业务兴起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认为跑腿公司的前景如何?跑腿业务怎样才能走得更远?

  本栏目园地开放,欢迎您就预告的话题表达观点或提出建议,更欢迎话题涉及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参与。本栏目投稿邮箱:sby@szed.com。并请简要注明您的职业或身份。本栏目已开通短信便于您参与互动,您可以编辑短信发送至08718560(移动)或8718560(联通)发表您的意见,收费为0.5元/次。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