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城轿车项目箭在弦上 产能调控的两难处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16:00  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13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向部分媒体开放其20万辆乘用车生产基地、部分实验室和模具中心,以展示该公司已经完全具备轿车生产能力,理应获得轿车生产资格。

  不过,此刻长城汽车轿车项目仍在等待发改委的批文。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说,该项目已经通过了环保总局、商务部等部门的批准。业内人士认为,长城轿车项目最终获批只是时间问题。

  而9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天津召开的"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再次提到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2006年12月发改委出台<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来,发改委官员对汽车产业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发出的严厉警告。

  张国宝认为,尽管有部分车型供不应求,但汽车产能出现总量过剩的苗头依然存在,"我们不希望看到过度竞争,盲目扩张。"这是继2004年国家对三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之后,政府层面关于汽车业最严厉的一次提醒。

  长城轿车项目箭在弦上

  按照计划,长城汽车将于10月底下线一款MPV"嘉誉"和一款两厢轿车"精灵"。目前,长城轿车基地的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车间正在进行试生产和生产线调试。除此之外,还有几款研发好的轿车样车也停放在工厂内。

  长城汽车的轿车基地内处处洋溢着一股既紧张又兴奋的情绪,类似于"距嘉誉精灵上市还有45天"的倒计时牌和"大干50天确保新车下线"的标语随处可见。8月15日的经销商大会已经筛选了大约100家经销商,新的公司和产品标识也已经确定,只等与新车一起向外界公布。

  该公司也做好了两手准备,嘉誉将按原计划下线上市,如果届时仍未获得轿车生产批文,精灵则有可能转向出口。

  除了轿车生产基地外,该公司还耗资数亿元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同时正在建设一个符合欧洲碰撞标准的碰撞试验室,这个实验室将于10月16日建成。据介绍,所有的正面、侧面以及偏置碰撞试验都按照欧洲标准进行,甚至高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C-NCAP标准。

  据了解,5月7日,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考察长城汽车一期、三期(轿车)工程和汽车研究院及各种实验室后给予充分肯定,"看了长城汽车,总的感觉是企业有前途、有后劲、令人振奋。"此番表态,让长城汽车对于轿车项目获批充满信心。该公司已经制定了2010年的目标:产销50万辆,其中轿车30万辆。

  实际上,长城轿车项目错过了最佳的申报、审批机会。该公司的轿车项目基地早在2005年7月就已经奠基,不过,直到2007年年初各项工作即将就绪时才向发改委进行了申报。

  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后,发改委明显收紧了新项目的审批。力帆从2004年12月提交轿车项目申请到2005年12月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经历了一年。江淮汽车于2005年上半年向发改委申报轿车项目到2007年2月才获批。在这期间,发改委还于2006年年底出台了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漫长"的审批过程向业界充分传达了轿车项目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批的信息。

  产能调控的两难处境

  对于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王凤英认为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她说:"我认为有效的、有发展潜力的产能仍然不足。那些技术和产品都很落后的产能是过剩的。"

  结构性的过剩是当前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基本特点,有的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供大于求。长城汽车认为自己生产的1.5L小轿车符合节能环保的趋势,应该是鼓励发展的车型。

  事实上,尽管发改委一再预警汽车产能过剩,但是似乎并没有影响一些新的轿车项目和原有轿车项目的再扩产,比如力帆、江淮的轿车项目,吉利汽车的兰州和济南生产基地以及其他一些合资企业的二期甚至三期项目。

  问题在于,除了已经获批的力帆、江淮轿车项目以及等待批准的长城轿车项目外,张国宝透露,还有另外两个轿车项目也在等待发改委的批准,而各种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汽车领域。

  统计显示,"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51.6亿元,超过了以前所有投资的总和。而这一数据在2006年就达到1500亿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投资额为789亿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今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将达到850万辆,甚至将达到900万辆,将提前三年实现汽车产业的"十一五"目标。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汽车生产能力,现有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又能承受多少汽车?目前的现状是,产能扩大的速度、产销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政府的规划。到底是规划太保守,还是企业的发展速度太迅速?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和业界并没有共识。

  中国现有生产汽车整车的能力已经超过了1000万辆,2006年全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7辆,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0辆。但是张国宝说,不能因此盲目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用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目前看来,发改委的汽车产能调控似乎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经济原则中间求得平衡,要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承受能力,同时还要面临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压力。因为很多汽车企业都是地方政府大力扶植的企业,汽车产业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具体的调控手段上,单纯依靠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中国超过一百家的整车生产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高度集中。而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又会遇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压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汽车产能的持续扩大,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不排除政府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法规等行业标准,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从而控制产能盲目扩大的可能。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