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吉利金刚、远景的推出,吉利宣布进入转型期。然而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和远低于预期的销量,转型路上的吉利走得很痛苦。
为了打开吉利的销路,今年上半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重新调整了人事,出人意料地请来了毫无汽车销售经验的毛勇,担任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
继毛勇之后,9月4日李书福再次搬来"救兵"。吉利内部当天发文称:为适应集团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经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提名,集团董事会讨论决定,公司将聘请刘向阳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李信忠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两位的聘期均为一年。
刘向阳此前的职务是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而李信忠能够担任吉利人事总监,主要得益于此前他曾在深圳华为、德勤等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策划工作。
与毛勇一样,刘向阳和李信忠均没有汽车行业的工作经验,但巧的是,他们此前所在的两家企业,都以管理著称,而两个毫无汽车行业管理经验的高层的到来,被业内人士认为吉利期望通过"行外"的力量,急于摆脱转型困局的一个信号。
吉利转型之痛
从2005年开始,吉利汽车便有了谋求向中高端车型转型的冲动,并不断加快研发中高端新产品的速度。但是吉利品牌的弱势掩饰不了吉利向中高档车型战略转型期过程中的困境,吉利在2007转型之初就面临严峻的考验。
据日前吉利汽车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前7个月共累计销售汽车95623台,同比下跌4.7%,仅为全年销售目标24万台的40%。上半年,在中国销量最大的前十大汽车集团中,仅有两家汽车企业出现销量下滑,吉利就是其中之一。再看利润,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完成的利润总额同比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为5.05%。
相反,吉利在自主品牌领域主要的竞争对手,奇瑞和比亚迪却以两位数乃至三位数的增长率把吉利远远甩在了身后,奇瑞汽车,2005年销售18.92万辆,仅比吉利多出4万辆,而2006年奇瑞汽车销售已经达到30.52万辆,远超吉利13万辆之多。
奇瑞A3,比亚迪F1和F6,以及华晨骏捷FRV和中华coupe等新车的频繁推出,是他们销量急剧增长的重要原因。"一年半以后,吉利会有很多车型推出,2008年到2016年,吉利的发展,将和今年的奇瑞一样快",吉利内部会议上,吉利高层多次表示。
在吉利,"以丰田为镜"、"学习丰田"已成为吉利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吉利远景和丰田卡罗拉的品质不相上下、售价低一倍,而销量却相差悬殊。"李书福开始思考吉利产品以外的原因。8月8日,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吉利汽车全球征集标志正式截止。为了征集标志,吉利汽车开出的360万元标的堪称全球最高。 李书福真的急了
在刘向阳、李信忠之前,吉利在汽车企业大举"挖人",华晨的赵福全、奇瑞的祁国俊、长城的梁贺年都被其收归旗下。
众多汽车企业技术骨干的加盟、加上海尔的质量控制和华为管理,这些人物的到来,一方面给急速扩张中的吉利以技术和管理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也成为吉利宣传其质量体系、品牌最好的凭证。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使吉利即刻销量大增,而对于一个急速扩张中的企业,销量上不去很容易会形成恶性循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今年上半年,低档轿车的销售量急剧下降,吉利汽车迫不得已将全年销售目标从24万辆下调至19万辆。此外,吉利今年已把产品零售价下调5-6%,以应付巿场环境的急剧转变。
在最近由毛勇组织的销售公司会议上,毛勇为了应付市场的急剧变化,加压副总。将所有的权力都下放到副总身上,销售终端各个问题,直接找分管副总解决,而如果副总没完成任务,就要被降级,副总降为大区经理,大区经理再可降级为商务代表。
虽然这个规定宣称:经过经管会的批准,并奉行了奖罚分明的制度,有其合理性,但从中不难看出李书福提升销量的急切。为了弥补销售不佳和降价带来的资金问题,吉利正在推广产品出口,以消除本地需求下降的影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