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车展即将举办 中国各地车展分流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09:58  汽车时尚报

  作为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车展,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已走过了九个年头。2007年9月22-28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将迎来成都车展的十周年庆典。为此,本报编辑部特地策划了此次思考中国车展现状的专题。

  北京某知名车展主办方曾对记者描述,“中国车市全面飘红,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占据着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的我们不但拥有着世界上最贵的车价,还拥有着全世界最多的车展。”

  在上升到国家代表性的世界几大车展中,美国只有一个代表美国的底特律车展,日本只有一个代表日本的东京车展,德国只有法兰克福车展,法国只有巴黎车展。但中国不同,在这个世界目前利润最为丰厚的汽车市场,中国除了创造出两个可以代表中国的顶级车展外,还同时诞生了不少各种级别的中小车展。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各地大约有五十余个以各种名目举办的车展。但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车展,究竟有多少能够称为是一流的,又有多少能够算是第二阵营、第三阵营的呢?

  北京车展,由于其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迅速跻身国际七大车展之列,而上海车展,这个在中国最大城市举办的车展,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与北京车展较劲。上海与北京两大车展无疑是目前国内水平最高,也最有代表性的车展。

  上海国际车展的平民基因

  就规模而言,2007年上海车展使用了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7个室内展馆再加上2个临时展棚和室外场地,总规模达到12万平方米。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车展更贴近市民,走的是平民化之路。这个定位也颇为别扭,尽管上海是个大城市,虽然汽车保有量却远不及北京,不过汽车工业基础却远胜于北京。上海车展为实现国际化的目标就需要面向全世界招商,让国际上的汽车品牌都来参展,不仅包含那些在国内立足的海外品牌,还包括国人熟悉但少有接触的稀有品牌,以及各国代表性的汽车企业。但是,上海车展没有这么大的魅力,目前的情况显示,上海车展能够让合资品牌都到齐就很不容易了。因此,上海车展更强调国内化,或者说是全国化,打造一个给所有的中国企业展示自己实力的平台。上海车展很难摆脱本地企业的控制或者依赖,这是国际化的大敌。于是,国际化,国内化,本地化,三者的关系成了上海车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车展正在快速的国际化

  相比较而言,北京车展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新、品牌最全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汽车工业展览会。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已跻身于世界七大车展行列,成为国际名牌车展。1990年第一届北京车展启动以来至2006年,北京车展展馆规模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名牌车展不少于10万平方米的要求,全球汽车业界知名厂商几乎全部参展,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都比较认同北京国际车展的影响力,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国际汽车巨头,更将北京车展与法兰克福车展、巴黎车展、东京车展、日内瓦车展和底特律车展等国际顶级车展同样看待,投入巨额资金,排出强大阵容参加北京车展。

  第一流:两大城市轮流坐庄

  北京车展不仅加强和扩大了中外汽车界在经济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推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十几年来,北京车展经历了国内汽车产业的“井喷”,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北京车展离世界有多远?

  一位展览界的权威人士曾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一个国际名牌展览必须具备3个条件:展会规模、参展厂家的声望以及展品是否代表最新发展水平。

  将北京车展称为国际名牌车展并不为过,但它还算不上是国际顶级车展。福特(中国)公司副总裁许国祯先生认为,北京车展越办越好,在国际汽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在国际化方面以及展会的硬件、软件,与国际顶级车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许国祯还说,国际顶级车展面向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战略、大企业的发展规划等重要都是信息在车展上向全世界宣布。跨国公司参加顶级国际车展,一是展示最新产品,二是进行技术交流,三是发布重要信息。顶级国际车展不仅吸引本国参观者,而且应该更为全球瞩目。

  多数厂商瞄准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目的主要是推销产品。北京车展的参观者和新闻记者,主要来自国内。而在硬件方面,北京车展与顶级国际车展相比也有一明显的差距。另外在车展活动的组织安排上,北京车展的组织机构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二流:“第三”的位子有点乱

  长春汽车博览会曾经在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打出了“打造京沪之外的第三大车展”的口号;杭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杭州国际汽车会展中心举行,组委会也号称打造“除北京、上海外的第三大车展”;此外,成都国际车展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时,同样曾自称为“国内第三大车展”。而稍晚出道的广州车展则早就自封为“全国第三”。看来,这个“第三”的位子还真有点乱。

  成都车展:努力向A级车展靠拢

  成都车展从1998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9届。从第一届展出规模不到1万平方米,参展商80多家,参展车辆不足百辆,发展到2006年第九届时,展出面积达8万平方米,吸引了300余家国内外参展商,展出车辆超过400辆。现场参观观众达20万人次。经过近10年的积淀,成都车展已从国内众多车展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国内最具人气和吸引力的汽车盛会之一。

  成都和广州有相似之处在于,成都在西部的重要经济地位以及其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作为西部辐射力最大的中心枢纽城市,成都举办国际车展也正受到车界大腕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此外,凭借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先进的大型展场和配套服务以及融入了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的国际化管理模式之后,成都车展已经具备了国际水准的专业汽车展览会的雏形。

  广州车展:创造汽车派系搏杀的舞台

  作为每年国内最后一个大型车展,一般年底即将推出的众多新车都会选择在广州车展。这是广州国际车展的最大看点。而近年的数据显示,广州车展还越来越受到港台客商和媒体的关注。随着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加上政府一直持大力支持的态度,经过短短几届,广州车展便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车展。

  广州国际车展的规模优势自2004年开始显现,到了05年和06年,通用大众、福特、丰田都悉数参展。其中最精彩之处是,欧系厂家和日系厂家在华南的 “火力交锋”。此外,国内大部分自主品牌车型也都来广州一争高下。甚至国内许多合资厂商如长安福特等也都喜欢以本厂的名义独自参展,踊跃的展现品牌个体的实力。

  长春车展:喜欢务实,倡导消费

  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历经8年发展,从一个小型城市车展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品牌展会。与北京、上海车展首发车、概念车争奇斗艳不同,长春车展的消费特质更明显。很多厂商更喜欢在这里做促销,做体验活动。同时,长春车展的参展费用也是国内各大车展中比较“务实”的。

  号称要做成国内第三大品牌车展的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一方面得益于北京车展的辐射和影响,而另一方面的优势则来自于本地的一汽集团,以及一汽集团的合作伙伴德国大众集团支持。然而,面对北京车展的扩张性影响,长春车展又不得不立足于本地的企业优势求发展,导致了长春车展的地域特征更为明显!

  杭州车展:乐于创新、乐于“关注”

  杭州车展始与2000年,创办之初走的便是企业占主导的市场化运作之路,凭借独特的办展方式而成为浙江规模最大的车展。多年来,杭州车展也一直在践行着“创新车展”的概念,杭州车展几乎做成了每年不一样的车展。杭州车展的创新精神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历年来,杭州车展陆续提出了关注百姓,关注社会,关注环保,关注文化等主题,诸多贴近的生活的主题见证了杭州车展的特色,也让杭州车展的利益在无形之中得以放大,因此赢得很多厂商的认同,特别是国内的自主品牌厂商更喜欢从这类贴近百姓生活的车展里渗透自己的品牌理念。

  第三流:生存只能依靠差异化竞争

  乱哄哄的第三争夺还没结束,“第四”的概念马上便要呼之欲出。在这些相对较大的车展之外,不断传出的便是深圳、东莞、哈尔滨等地甚至连经销商都疲于应付的“国际车展”,哈尔滨甚至一年有4个车展,统计下来,中国每年的车展数目超过半百,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了。只要看完这些车展就不难发现,除了人多人少之外,每个车展上的车几乎都差不多,展览的形式也几乎都是香车加美女。揭开华丽的外表,骨子里却只是把分散在各家4S店里的车打包集中摆放在一起而已,再加上寥寥几款国内见不到的概念车、豪华车和美女模特当味精,丝毫没有中心理念。专家指出,缺少风格和特点是国内车展的弊病,在这个只有差异化才能生存的时代,中国的车展还很幼稚。

  2006沈阳车展:两主办方谁也不服谁

  去年的沈阳车市特别非常的热闹,车展就举办了两个,两家主办方同时看到了办车展的甜头,所以你家唱罢我家登场,有点打擂台的架势。车展内容方面,大都属于经销商参展,每家开过来几辆展车,跟着一群的销售人员,不停的发着资料和名片,目的只有一个,促进销售,所以车展的档次和规模都属于小级别,车展上的车模也不太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与其说是车展,倒不如说是个车展大卖场。虽然远不能比及北京这样的国际大车展,但这样的车展,参展的经销商都推出了很大力度的优惠促销活动,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买车人获得了更大的实惠,这就是这样的车展也能大受百姓欢迎的原因所在。

  2006昆明车展:与世界杯拼人气

  去年昆明车展的举办时间正好是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时间,与这个属于更多男性关注的足球比赛时间重叠在一起,可能主办方当初并没有考虑周全,其实汽车也是为更多男性喜欢关注的,所以昆明车展此次和世界杯拼人气显得力不从心。其实对于一次车展来说,看展人数,参展厂家数量等已经成为评判是否成功的一个参考因素了。而此次车展虽然观展人数没有达到主办方的预测,但成交量却给了主办方一个惊喜。同时厂家搭建的展台规模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2006哈尔滨车展:浓烈的俄罗斯风格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哈尔滨的很多建筑的风格都有很多俄罗斯的风格,在哈尔滨大街上走着的俄罗斯人也是随处可见。甚至很多的哈尔滨家庭的组成都是“中俄友好”式的。这种异域风格也延续到了2006哈尔滨国际车展上。这一界哈尔滨国际车展还得到了俄罗斯媒体的广泛关注,俄罗斯电视台、报纸、广播等媒体记者都来到了哈尔滨进行了全程的报道。还有很多的俄罗斯汽车经销商来到哈尔滨寻求中国车型的引进。车展上俄罗斯车模也是哈尔滨车展的独特亮点,这些金发碧眼的西方美女似乎更受观众和镜头的青睐。

  2006深圳车展:漂移赛挑战视觉极限

  由于该亮相的新车都已经在杭州车展揭开面纱,参展国际品牌也不够多,故去年的深圳车展虽然人气旺盛却难以从影响、成效、品牌上超越京沪车展。另外车展在一些细节方面也需要加以改善,如“黄牛”猖獗,出现伪造证件、噪音污染严重等等,从则面反映出组办单位在管理等方面的疏漏,如要超越自身,还有待于加强。深圳车展的亮点是深圳独家的亚洲地区飘移赛,此次活动激情上演了“飘移激爽SHOW”,有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专业赛车手、飘移爱好者自驾专用车在深圳会展中心改装车展区激情表演原地转圈、8字漂移、手臂弯、S弯、J弯、L弯、180度调头、后退再调头、开门飘移等高难度动作,直观挑战广大车迷及改装车爱好者的视觉极限!

  李京生:中国的车展,“卖车”的多

  中国汽车信息研究所的所长李京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新兴起的车展大都是以卖车为目的,除了北京和上海车展外,还没有其他车展能和国外的5大车展相提并论。不错,现在国内的各种大小车展如雨后春笋般应声而出,北京车展、上海车展、广州车展、武汉车展、成都车展、南京车展、青岛车展等,多得几乎有些数不清。但是这两年来兴起的武汉车展和南京、青岛等地的车展大都是以卖车为目的的展销会式的车展。同国外五大车展彰显汽车工业技术相比,我国车展的这种特点充分说明了国内汽车行业发展不充分。

  李京生还分析说,以车展形式实现销售目的的手段,说明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并不健全,成都、南京车展之所以能很火热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城市的购买力在车展上得到了释放,厂家和商家得到了实惠。然而,作为拥有每年500万辆产销量的汽车大国,这种现象并不合理。李京生表示,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进一步走向成熟,这种展销会性质的车展将会消失。

  我们只是世界车展中的小字辈界最著名的五大汽车展会。彰显自己鲜明的个性是这些著名车展的共同特点。比如法兰克福车展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尤其重视传播汽车的文化性;日内瓦所在的瑞士因为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可以为各大汽车厂商提供在此公平竞争的舞台;北美车展则充满美国人的娱乐精神,吃喝玩乐无处不在,一应俱全;东京车展上众多匪夷所思的“概念车”和最新科技的展示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卖点。相对而言,国内的车展,无论大小,在国际上始终都只能算是小字辈。

  规模并不仅仅看面积

  几乎现在所有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车展在展场规模上都可以堪称豪华,动辄就是10来万个平方,这样的规模就是世界五大车展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衡量一个车展是否达到国际标准,其展会上的概念车和首发车型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尽管通用、戴-克、大众、宝马已经将中国的北京、上海两大车展上升为全球的A级,不过即使是产品众多、系列完整的大牌车厂,主打产品总是那么几个。诺大的展台上除了一两款概念车的“兴奋点”,年年岁岁看起来都有点“花相似”。

  而五大国际车展他们在展会上所发布的首发车型和概念车一般都不少50款以上,而中国目前最好的北京、上海车展不过也就只有10来款而已。这样的规模怎么能够跟世界五大车展叫板。其实,这也不能怪人家汽车厂家,因为你中国自己的汽车市场在全球的份额中毕竟只有7%,新兴市场的地位决定了国际巨头们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概念和产品拿到这里做全球发布。一句话,中国的车展虽然“模子”已经够级别,但影响力还不够。

  底蕴需要时间的积累

  五大国际车展不是一朝一日建立起来的,他们个个都是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洗礼,才造就了如今的地位。而看看我们自己的车展,不过也就是20来年的历史,与那些动辄上百岁的老人车展相比,我们还只属于幼儿阶段,今后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同时,衡量车展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观众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性。此外,这还体现在展会组织方面,一般在国外,媒体日就只有记者和专业人士,其余人员都只能在随后的公众开放日进入,这与国内车展在媒体日都鱼龙混杂的情况大不相同。

  同时,在中国的车展上每到一个展台,都是大功率的音响,再加上展馆内喧哗的人声,让馆内噪音达到了“爆棚”的程度。而反观人家国外车展,整个车展都显得很安静,参观的人群也显得很有秩序,就连展台音乐也是为了配合新车的发布而以适当的音量播放。

  “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 这是洛克菲勒的名言。在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中国,即使你穿上了最为华贵的衣服也无法拥有高贵的气质,因为这种气质不是随便就可以拥有的。

  个性才是车展的灵魂

  回过头来再看世界,五大车展,虽然模子大,但却“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个性十分鲜明。北美车展是一扇“未来之窗”,大部分展品是概念车。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巨头的美国拓荒精神在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车展甚至充满了娱乐色彩。而日内瓦车展因为赶在了年初3月,厂家在车展上投放的新产品最多。而因为瑞士的富庶和没有汽车工业,车价一向较高的欧洲厂商参展踊跃,参展车型的奢华程度也较高。而巴黎车展,有人说它商业,有人说它浪漫,赏心悦目、刺激法国国内购买欲望是它的特色。法兰克福车展作为“汽车工业奥运会”,是汽车技术比拼的舞台,在规模上无出其右。东京车展则以日式的天马行空的小车而闻名。相比起来,中国车展的个性何在呢?

  法兰克福车展、巴黎车展、北美车展和东京车展,他们所在的国家,无一不是汽车生产大国,拥有着实力最雄厚的跨国汽车品牌。而五大车展中唯一没有汽车工业的日内瓦车展,由于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风向标。而我国的车展想要跻身于国际A级车展,不仅仅是靠展会规模,最重要的是依赖我们自身汽车工业的发展,只有当我们的自主汽车发展成真正的国际品牌,当我们的自主企业生产出真正的全球车型之时,中国的车展才有可能真正跻身全球一流。否则,我们的汽车市场只能成为各大汽车厂家“菜板”上的鱼肉,而我们的车展也只能成为他们“饭桌”上的配菜。

  文/韩尔津 钱惟锦 邓文杰 刘文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