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22日世界无车日的临近,围绕城市公共交通和汽车环保问题再次被业界关注。今年高达上百款的新车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而且这种增长速度还在不断扩张。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众多新车上市给北京这个全国最大的汽车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消费者得到的更多是实惠还是障碍?它对经销商又意味着什么?
为此,本期经销商沙龙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上海通用运通博雅4S店总经理孙爱利、海马汽车北京海马时代4S店副总经理陈晓民三位嘉宾就此一系列问题展开相关讨论。
话题1 “市场是否需要这么多新车?”
北京市场空间依然庞大
主持人:9月有近10款车型轮番上市。在这种情况下,北京车市是否面临很大的压力,会有哪些影响?
徐长明:这种过剩其实是好事,而且产能过剩是必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从全球情况来看,产量占产能的2/3是正常的,能达到70%那就很好,而如果能超过75%那就能赚大钱。
我们再看看北京,目前300万辆的保有量其实离饱和点还有距离。东京是全球最拥堵的地方,他们的千人保有车辆水平是在300多辆,而北京的千人保有车辆目前还只是110辆左右,相比起来还有的差距。
孙爱利:在北京,很多人爱面子,买车喜欢跟风相互攀比,同时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中买车还喜欢求大。而且北京这么大,公共交通又达不到这个程度,即使能达到耗时也过多,很多人还是愿意自己开车上下班。
主持人:目前的北京市场是否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徐长明:还早呢,还在往上爬。我觉得应该到千人保有车辆四五百辆的时候就差不多。
陈晓民:是的。无论是从车型还是价格趋势都还在爬坡的阶段。
主持人:市场能消化掉这么多新车吗?这么多新车型轮番上市对你们销售会有哪些影响?
孙爱利:我觉得北京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陈晓民:多种车型进入北京市场,压力增大是肯定的。但我觉得这也是个好事,一方面对消费者来说能有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新车增加后单车利润降低就能迫使经销商更加努力,更加重视售后服务,重视客户满意度。
徐长明:就北京市场而言,下一步增长速度肯定要低于其他市场,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今后的增速肯定也会逐渐放慢,虽然现在还不一定,用不了两三年肯定会下降。同时每个品牌的销量也会减少,当然在全国来看还是增长的。
话题2 “大量新车涌入对经销商会产生哪些影响?”
促使经销商提高服务质量
主持人:市场上推出的这么多新车,对你们的销量一定都有增长吗?
徐长明:从整体上来说,销量增长我觉得是肯定的。因为毕竟在同一个品牌下,车型变得更丰富了。
陈晓民:现在说单一车型打天下早就成为了过去时。
孙爱利:卖的好的,一般车型都是那些跟市场接受和需求程度比较匹配的。
主持人:这么多新车型里面哪些是比较受消费者追捧的?
孙爱利:哪些车型最实在真的不好说,但我觉得凡是能符合顾客需求的车型都是好车。比如:外观、售后服务、技术和价格等。但今后的趋势肯定谁服务越好谁就能带动市场,谁的营销更好谁就能占领市场。
陈晓民:但是现在的差异性不是太大。随着新车的不断增多和消费者对车的逐步了解,消费者选车会变得更加理性,他们不会买最贵的车,也不会买最好的车,而是买最适合自己的车。
徐长明:目前这个阶段跟国际市场差不多,就是价格、质量、服务怎么排都是前3位。前几年是价格为上,现在随着对车的使用和对车的了解增多,服务的地位就更看重,尤其是家庭二次购车和第二代用车的人,对车的品质和服务就更加看重。
主持人:对新车猛增这种现象,北京的接受能力和外地市场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徐长明:北京跟其他市场相比,差异还是蛮大的。北京是最开放的一个市场,同时用车费用也最低,除了10%的购车附加税之外,其他的费用基本都很少。另外,不同地区也使得各汽车品牌的份额各不一样,例如在广东日系车影响很大,上海则欧美车比较受欢迎,北京呢就是什么车都接受。
孙爱利:不同地方的消费人群不一样,有的追求品牌,有的则追求价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