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兰克福车展延续中国车屈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06:2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超

  “法兰克福车展我们早就报名了,也签合同了,却把我们和零部件展商放在一起。到最后,主办方又给我们找了一个整车展位,但我们决定不去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向很有骨气,20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吉利的“中国风”式展位颇为吸引眼球,一系列新车和概念车的展示,为吉利打响了法兰克福的第一炮。今年,打算继续参展的吉利,面对主办方的“刁难”,采取了拒绝参展的态度。

  虽然错过了在国际车展上展示的机会,但李书福不觉得可惜,事实上,他更担心“有幸”参展的中国同胞的命运。从法兰克福车展的“陆风碰撞门”事件,到底特律车展被讽刺的长丰概念车,中国自主品牌一向没有受到过礼遇。本来出国参展是件光荣的事,回来的时候却都不敢抬起头来了。国外的负面报道“回国”速度很快,中国企业在海外参展就已经搞得焦头烂额了,回来还得不停地发声明,想着法挽回声誉。

  本次法兰克福车展还未开幕,有关中国车的闹剧就已经提前上演了。日前,德系豪华车两巨头奔驰宝马分别透露可能对双环汽车进行法律诉讼,理由是双环旗下两款车型SCEO和小贵族(Nobel)存在侵权。

  据了解,引发本次纠纷的诱因,应该是双环汽车准备在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宝马和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公开表示,若双环汽车将其“抄袭”版本车型在任何国际车展上展出,宝马、戴姆勒-奔驰将采取法律措施,以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两大巨头的压力之下,双环汽车表示,将不会参加这次法兰克福车展。

  吉利和双环都无缘法兰克福,华晨很幸运地获得参展权,却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华晨汽车总裁刘志刚告诉记者,华晨将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尊驰骏捷和轿跑车M3。M3将于9月底在中国上市,华晨让这款车率先在德国露面,也有产品营销上的考虑。

  虽然华晨参展准备非常充分,但当记者问起,欧洲人对中国汽车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时,刘志刚不置可否。很显然,中国车接二连三在国际车展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直接影响了其在欧洲大众心目中的印象。刘志刚表示,中国车的确在国际上受到很多批评,但如果把这些批评认真分析一下,其中有一些还是不无道理的。他认为,能够在国际车展上了解到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评价,是十分难得的,如此才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持续改进。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海外媒体言词过激的批评,也许中国的不少汽车企业还会悠然自得于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而忽略了产品的缺陷。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是一次历练,甚至还会有屈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从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却是得来不易的。

  在国际大型车展中,中国车一向都是弱势群体。外国人看中国,是带着猎奇的心理的,他们对中国车的成见,是在亲身感受中国车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带着强烈主观意愿和不信任心理,来评价中国汽车,的确会让我们感到无法承受。但要改变他们的看法,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对“陆风碰撞门”事件的看法颇引人深思,他说:“奇瑞那次没有参加法兰克福车展,如果奇瑞去了,被责难的可能就是我们了。”事实上,被责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胆量和信心都没有。如果害怕被妖魔化,就不去参展,那么外国人对你的成见就永远不会消失。

  妖魔化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成为海外媒体的一种“时髦”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暗示他们对中国车有着深深的畏惧。为什么中国车只要在国际车展上亮相,就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无疑证明着,中国汽车业在进步,在壮大。对于傀儡式的没有创新的汽车产业,外国人是没有兴趣评价的。当中国车成为海外媒体竞相报道对象的时候,不论是褒是贬,都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