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淮轿车产量下调 对外寻找最佳切入时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1:1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秋凤 北京报道

  几个月前,当江淮汽车拿到过去两年国家批下的惟一一张生产轿车牌照的时候,年近60岁的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眉眼放光,他被称为中国汽车业最后一个造轿车的人。

  人们以为,左延安会急不可待地拿出准备多年、投入巨大的轿车项目,尤其是已经多次露面的轿车产品。谁知江淮汽车却“故作深沉”,犹抱琵琶半遮面,仅在7月26日宣布江淮首款轿车命名“宾悦”,其上市时间则再次推迟。本报还独家获悉,先前传出的今年5000台的生产计划,也随之调整为3000台。

  “我们的轿车在产品、营销等各方面都在进一步完善,肯定会在今年第三季度期间推出。”在2007·APEC无纸贸易能力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峰会上,江淮汽车副总裁王志远称,“我们这款车必须一战成名。”

  作为自主品牌轿车新人,江淮轿车确实必须一战成名,尤其作为江淮汽车战略转型的关键车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内外双重因素都令曾经“干一样成一样”的江淮汽车在轿车项目上不得不谨慎对待。

  对内蓄力

  江淮的轿车“宾悦”早已经在最近两次车展中亮相。据厂家信息显示,江淮首款车定位为中级轿车,是江淮汽车以“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理念为指导,在JAC意大利研发中心、日本研发中心等国内外研发机构通力合作下,精心打造的一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中国民族自主品牌中级轿车,目前已经准备就绪。

  据内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这款车仍在紧张地进行各项完善。而对于此次推迟上市,该人士分析,除却各项技术准备,经销商网络滞后是首要问题。

  据悉,为了与商用车的客户群相区别,江淮没有使用瑞风的营销网络,而是投入高成本重新设立了一个乘用车网络。目前除上海车展前就已正式签约的70家经销店外,江淮轿车已经开始第二批经销商的招募,首批开业的经销商将为55家。但首批经销商的建设只有多数刚刚完成,一部分尚在建设,甚至部分经销商在土地审批等方面遇到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江淮轿车在首批4S店建设中采取了“建店返店”的优惠政策,即经销商建店的投入将由江淮汽车“掏腰包”。“这是我们建设优质经销商,增加内力的一个表现。我们力争在产品上市前把所有已经发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解决掉,以保证能够在一个功能完备的专卖店中投放产品。”谈到推迟原因,王志远这样说。

  虽然王志远表示“江淮不靠轿车吃饭”,但造轿车无疑是江淮汽车的一次关键转型。王志远说出“江淮轿车必须一战成名”这句话时,不自觉地攥起了拳头。

  对外寻找最佳切入时机

  对外,江淮正在寻找一个更好的切入时机。王志远介绍,按照惯例,每年7、8月份属汽车消费淡季,9月份汽车市场才开始启动,而10月有个黄金周。“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保证车型出来之后,能更有利于打开局面,得到市场的回应。”

  对于首款轿车第一年的产量规划,王志远透露,今年的销售目标由此前的5000台调整为3000台。“这是我们充分研究市场之后的保守计划。”

  而业内人士猜测,江淮轿车的推迟上市和销售计划的下调,与目前拥挤的中级车市场不无关联。宾悦轿车定位为中级车,排量为2.0L和2.4L,而这正是目前中级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区间。自主品牌方面有骏捷、东方之子,合资品牌有速腾、凯美瑞等,最近更有迈腾、明锐、卡罗拉等在国际市场备受推崇的中级车不断推进中国。“即使价格上占据优势,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仍然难与合资品牌较量,江淮进入中级车市场,需要巧妙的切入。”业内人士分析。

  “我们有着非常好的营销团队。”王志远称。目前,江淮轿车营销公司由开始时的38人已经扩展到70多人。“这其中,既有市场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来全面导入营销概念,也有精心挑选的新员工组成新的营销团队,还包括一部分产品设计人员也充实到了营销团队中。”

  事实是,江淮轿车的前路还很漫长。同样具备性价比优势的自主品牌中,吉利已经开始向中级车市场迈进,而其中级车型远景的售价比宾悦给出的预定价格更具优势。同时,江淮并非真正的最后一个造轿车的企业,后面的长城等还在虎视眈眈。未来,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挤压,以及产品能力的考验,都将在其上市后逐步体现出来。

  据悉,对于后续车型,江淮的规划是,在明年年底前,江淮将会推出A级车,之后B级车和A0级车也将推出,计划在5年内建立起4个平台6个产品的框架,产品将覆盖1.3、1.4、1.6、2.0以及2.4等多个排量车型。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