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国量大增,但他们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今年7月初,继中华尊驰轿车在德国ADAC进行的碰撞测试中仅获得一星后,又传出奇瑞旗云在俄罗斯《汽车观察》杂志的碰撞测试中获最差测试成绩的消息。中国汽车频频遭国外碰撞测试打压,是因为我们真的技不如人还是遭人暗算,一时成为业内外热议的话题。有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汽车“留洋”应看好时机、选好地方,不宜操之过急。
观点碰撞抢占市场宜早不宜迟 资深汽车评论员贾新光
全球汽车市场包括印度、中东、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需求都在快速增长,这给全球汽车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及时走出国门,在那些汽车巨头还顾不上这些新兴市场的时候抢先进入,抢占先机,从这点来说,自主品牌应该主动出击,走出国门,而政府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扶持自主品牌的“留洋”之路走得更稳、更快。
走出去才能快速成长 现代快报 张久
不可否认,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某些方面还有些薄弱,其制造工艺、研发技术等还有待提高,但这恰恰是我们要走出去的原因之一。相对于国内市场,欧美、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市场,对其产品质量要求更高、更苛刻,如果自主品牌能在这些市场站住脚并生存和发展下来,何愁不能发展壮大?如果自主品牌始终“关门造车”,没有勇气走出国门接受成熟市场的检验,恐怕很难得到快速成长。至于自主品牌在“留洋”初期遇到一些困难,这很正常,也是好事,因为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提升产品质量,适应市场。
留洋之前先练好内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张小虞
中国汽车的高性价比在海外是受到普遍欢迎的。但是,我们也关注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如果不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那中国汽车在海外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中国汽车的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汽车的质量和品牌,练好内功,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树立“中国汽车”的良好声誉。
另外,国产汽车要走向国际市场,还必须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导意见和国家政策扶持办法。比如参照国外经验,为汽车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零部件企业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汽车产品出口中的作用、加大汽车出口信贷支持、创办国家层面的汽车零部件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汽车出口企业与运输业建立战略联盟……促进国产汽车走出国门。
不要重蹈韩国车覆辙 成都汽车商会副会长郭登礼
低价车一定要高质量,否则就会重蹈当年韩国车的覆辙。当年韩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时,产品大量出口海外,但质量没有控制好,导致品牌受损,信誉下降,韩国汽车为此遭受了沉重打击,他们付出了十几年时间才逐渐恢复产品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这个教训非常深刻,应引起我国汽车企业的重视。
郑明张佳雨段旭马黎明
频频遭遇“碰撞门”
无论是陆风“碰撞门”还是华晨“碰撞门”事件,都给中国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欧洲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进的。走进汽车产业发达的欧美市场是中国由汽车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但这条路布满荆棘。在欧美,与汽车行业有关的政策法规已经非常完善,与国内的政策法规相比更加严格。虽然在理论上,中国车企想要在欧洲卖车没必要通过欧洲NCAP碰撞试验,但欧洲NCAP碰撞试验凭借其自身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已经在世界享有盛名,并成为消费者购车前的重要参照。自主品牌如果想真正“走出去”,还必须在这些民间碰撞机构中拿到不错的成绩。
贸易保护增加成本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来说,要想拓展海外市场,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选择第三世界和欠发达地区市场,二是选择进军欧美市场,路虽不同,但同样充满艰辛。通常,中国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一般选择第一条路。然而,正是在这些地区,善于低成本运作的自主品牌却遭遇另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因为市场保护以及相关法规不完善,当地政府通过市场交换等手段树立起来的门槛。以吉利的“留洋”之路为例:早在2005年5月30日,吉利就和马来西亚IGC集团就整车项目及CKD项目正式合作签约。双方将在马来西亚制造、组装和出口吉利汽车。但是在当年11月,就在工厂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计划正式开工之时,马来西亚政府出台了新的政策壁垒,要求新进入的汽车品牌,在当地生产组装的汽车不能在马来西亚当地销售,而必须100%出口。吉利只得放弃了在大马设厂计划,转战印尼。
早在华晨“碰撞门”事件发生前,一位曾经担任德国大众汽车公共关系总监的人士就分析:“如果买中国汽车,德国工人没有机会工作。欧洲人为了防止中国汽车成功进入欧洲,实施过了很多方法,对陆风和其他品牌的中国汽车吹毛求疵。”
缺乏长远规划
目前,在自主汽车品牌中,除长城、奇瑞、华晨等企业在出口战略、网络建设、品牌推广、海外建厂布点等方面有明确规划外,一些规模尚小的自主品牌企业在出口地选择上仍停留在“听由订单分配”的状态,缺乏海外战略的整体规划和对海外市场的控制能力。实际上,对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目前的汽车出口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也缺乏长远规划,做的往往都是“一锤子买卖”。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在选择海外市场时也应该具备长远目光。
出口贸易内耗严重
自主品牌之间经常开展低价等恶性竞争,目前我国共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目的地大都是门槛很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出口汽车多处在同一档次,差异不大,且由不同代理商代理销售,当地商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采取多种手段压价。而自主品牌面对有限的、重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不得不接受代理商的不合理条件。导致自主品牌在定价上丧失话语权,出口价格出现大幅下滑。据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6年国内有汽车出口的企业数量多达530家,平均每家企业出口汽车不到650辆,出口10辆以下的也不在少数。
记者陈旭见习记者张佳雨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