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海外遇到了一些负面新闻,比如华晨尊驰和奇瑞旗云分别在德国和俄罗斯的碰撞实验中得分很低,中国汽车的质量问题再次受到质疑。此前,江铃陆风在德国爆出的碰撞门事件也曾给中国汽车的形象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发生的这一连串事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国内企业应该
尽快提高危机公关水平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产品的质量受到质疑无疑是最致命的。特别是对于刚刚初出茅庐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而言,这种负面新闻的反作用力更大。但是我们发现,中国汽车在遭遇这些负面报道后,大多数企业似乎都没有进行危机公关,基本上选择了沉默。只有极个别的企业做出了回应,不过选择的方式仅仅是质疑对方的试验和检测的公正性。这样的危机公关不免给人层次不高的感觉,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外界似乎难判定谁是正确的。
当然危机公关也许只能解一时之急,最高明的公关还是长期的品牌宣传。很多在海外工作多年的人士都感觉,中国企业不太注重在国际上的品牌宣传。汽车企业更是如此,即使在自己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也难见有系统的产品形象宣传。一位专家评论说,企业不舍得在宣传上投入是开拓海外市场的大忌,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在当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容易招致当地相关机构的不满。据报道,丰田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广告费用已经超过通用。现代汽车也不例外,其广告在美全国媒体、各州媒体和地方媒体上经常出现。
借鉴日韩韬光养晦的做法
日本产品如今在世界上已经拥有了较好的口碑。无论是家用电器,或者精密机械,还是汽车。但是在日本汽车出口美国市场的初始阶段,美国消费者对于日本汽车的评价却不是“物美价廉”,而是“物差所以价廉”。面对日本车的“入侵”,美国汽车行业也曾对日本汽车的质量大加讽刺,并主张对日本汽车进行严格检测。美国汽车工会还直接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对日本汽车进口实行限制。在当时国会召集的听证会上,充斥着对日本汽车及其质量的不信任声音和不满情绪。
面对产品质量危机,日本企业的应对措施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在巨大压力下,日本汽车企业自愿采取了对美限制出口的措施,以避免来自美方越来越集中的火力。在自愿限制出口期间,日本汽车行业把重点逐渐从重视出口数量转向重视产品质量上。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形象真正得到改观。现在很多美国人认为,日本汽车的质量已经高于本国同类产品的质量。
企业面对危机时,政府应该怎么做
今年夏季,中国食品在国际上也出现了信任危机。针对一些国际上的不实报道,中国政府给予了驳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那么,在中国汽车遇到信任危机时,政府是否也该出手相助呢?
对此专家认为,政府应该有限介入,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
当年丰田或现代开拓美国市场遭遇信任危机时,日本政府或者韩国政府并未直接出面加以澄清或者解释,而是让企业自己处理。只是在面临对等的外国政府施加压力时,才出手相助。对政府而言,有限介入不是推卸责任,也不是不作为,而是对市场规则的尊重,质量不过关的企业或者不知如何应对困难的企业,迟早遭到淘汰,这是市场铁律。国家政府部门如果冲在灭火第一线,固然增强了权威性,但处理不当容易陷入更大的被动,也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汽车目前在海外遭遇的麻烦,包括在海外建厂受阻等,还没有到政府该出面的程度。但是作为行业协会、商会等相关机构应该适时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进行内部协调、开展行业自律等。
专家表示,对外适当说明情况,对内加强质量监管,这些才是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和妥善的做法。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