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董事长尹同耀:在合资公司我们有话语权
图为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
100万辆,曾经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厂家的梦想。但短短十年时间,照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的话,奇瑞“不知不觉就做到了100万辆的规模!”本周三,在奇瑞的大本营安徽芜湖,奇瑞将正式迎来第100万辆轿车的诞生。
从0到100万辆是奇瑞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利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能量的急剧释放和国际汽车市场结构调整的契机,奇瑞不仅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旗帜”,同时也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汽车的“代名词”。但对奇瑞来说,走完第一个十年之后,新的阶段又开始了,而且其面临的,将是竞争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
尽管100万辆的盛典指日可待,但尹同耀并未“沉迷”在过去,而是与本报记者一起,谈起了奇瑞品牌的新使命、奇瑞对外合资合作模式的特点及奇瑞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品牌的路途艰辛。
打造自主国际名牌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么多年来,奇瑞一直是自主品牌的旗帜,但现在奇瑞也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了,这对奇瑞自主品牌的打造有没有影响?
尹同耀:从世界汽车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规律看,资本结构多元化、品牌主权独占性,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因为有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所以自主品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能排斥国际合资合作,关键是要让自己掌握话语权。就奇瑞的情况看,不管是与克莱斯勒的合作还是与菲亚特的合作,都会谋求合资合作中的品牌独占性。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奇瑞的合资合作不会对自主品牌产生不好影响,相反还会促进自主品牌发展。
奇瑞已经有十年了,从零到一百万辆是奇瑞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我们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了奇瑞自主品牌,并立足国内形成了较完整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制造力,逐步扩大了国内市场份额。而迈上百万辆台阶,标志着奇瑞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要打造一个自主的国际名牌。我们的主要任务很明确,那就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全球竞争力。
颠覆国内外合资模式
南都:奇瑞的对外合资合作与其他厂家合资合作有什么区别?
尹同耀:奇瑞的对外合资合作与别的厂家存在本质的区别。我认为,奇瑞的合资合作,是对国内其他厂家合资合作模式的颠覆。那就是,我们从与外方的合资合作谈判一开始,就提出了奇瑞品牌的独占性,同时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也要作为资产,在合作和合资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以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为例,产品和技术是奇瑞的,而克莱斯勒没有;品牌主权克莱斯勒有,但奇瑞也有;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也是奇瑞和克莱斯勒全面合作,利润共享;而在股权方面,则只有奇瑞有而克莱斯勒没有。再如奇瑞与菲亚特的合资,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是双方共同投入,品牌方面也是菲亚特与奇瑞并存,在海外市场方面则是奇瑞和菲亚特一起做,而且合资公司生产的菲亚特产品还可以出口到亚太市场,在股权方面也是双方对等。至于奇瑞与美国量子汽车的合资合作,那奇瑞就更有“话语权”,因为产品、技术和品牌都是奇瑞的。量子汽车只负责海外市场开拓和投资入股。
借国际品牌提升自己
南都: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差别很大,奇瑞在国内有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热爱,但一走到国外,这些支持都没有了。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奇瑞怎么样让别人也接受我们的品牌?
尹同耀:实际上品牌既简单又深奥。仅仅会做品牌并不意味着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是最好的。会运作品牌只是一方面,作用是有限的,品牌是所有因素的综合。而就我的观点看,中国车做品牌的路还非常长。
就奇瑞现在的品牌积累看,我认为还是在预期范围之内。但也要承认,品牌的积累过程十分缓慢,我们和克莱斯勒、菲亚特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品牌观念和品牌建设,从而提升自己。
坦率地讲,现在奇瑞品牌进入欧美市场还有一些问题。首先是我们产品本身准备工作不充分;第二个是西方市场为阻止中国汽车进入做了很多门槛,努力减缓中国车进入的时间。但我们的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奇瑞的目标首先是能不能超越韩国车。韩国车做品牌其实有我们不能比的东西,比如说,借助奥运,韩国倾全国之力打造了诸如三星、现代、LG等品牌。我认为把中国车的品牌运作到很高的地位还需要靠内功。
记者 朱中齐
旁边报道
奇瑞抓住全球产业调整先机
事实上,从奇瑞最近的一系列对外合资合作动作看,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全球化趋势。在全球化战略运作比较成功的汽车厂家中,通用靠的是资本和品牌,丰田靠的是技术、营销及当地化生产,而奇瑞的全球化凭借的是赶上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
在尹同耀看来,通过与一系列全球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作,以及最近与美国量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和菲亚特集团的合资合作,奇瑞品牌已正式实施全球化战略。尹同耀说,全球化是奇瑞一直在精心布置的恢宏棋局,也是奇瑞进一步壮大发展自主品牌乃至塑造国际名牌的必由之路。而对于如何做到全球化的问题,现在奇瑞自己已经有了清晰而独特的思路。
“我们不否认奇瑞的全球化抓住了全球汽车产业转移的机遇,目前我们确实看到了印度等国家汽车厂家的高速发展。”实际上,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会不会只带给奇瑞,但关键还是把握机会的能力。
另外,企业会有集聚效应,越强的会越强,越差的会越差。在这方面,我很庆幸,因为奇瑞汽车这几年抢先抓住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朱中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