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豪言壮语”不能张口就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 10:09 南方都市报
字号设置:[ ]

  上周,吉利汽车在京举行了一场重塑吉利品牌形象的“吉利汽车求证大讲坛”,旨在突破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品牌落差“坚冰”,并解惑自主品牌在外来品牌和公众认知双重挤压中的突破之道。

  但显然,即使在“求证”之后,李书福仍然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处境困惑不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性格率真的他再次表示,“讲品牌,我是个门外汉,我不懂品牌到底怎么建设”,“从品质、技术、价格和服务等方面来讲,吉利汽车做得不是很差的,或者说跟国外同类产品、同行的距离不远,可为什么吉利这个产品,人家总觉得不是一个好产品?”

  如果让大家坐在一起破解吉利的品牌话题,或者顺着“自主品牌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这个论题去思考,可能仍然可以得出“N”种解读——比如说消费者骨子里的崇洋心理,比如说厂家对品牌的宣传和重视不力,再比如说品牌塑造时间过短等等。但笔者想指出的是,一个企业领导人(时髦一点称“领袖”)的言行,其实对企业形象或产品品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几年前,素有“汽车狂人”之称的李书福有句名言,“造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个壳”,“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此后,重庆力帆的尹明善提出了“汽车论斤卖”的理论,2005年时他得出结论,“125毫升排量的摩托车在1997年是1.6万元,现在只要3000元,合14元/斤。捷达桑塔纳大概是50元/斤,我预测8年之后这些车会降到20元/斤左右。”再到最近,比亚迪的王传福表示,他手上拥有冲击汽车业的“核武器”电动机,“2015年比亚迪的产销量要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全球第一!”

  几位车界大佬的名言极富“激情”,吸引眼球、争舆论空间的效果当然有了;但其对厂家品牌的负面影响也是确乎存在的。针对李书福的名言,有消费者向笔者表示,“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个壳,这么简单的车,我敢买吗?”针对尹明善的“汽车论斤卖”,也有消费者表示,“汽车可以像白菜、萝卜论斤卖,这样的车我会买吗?”

  在国外,时常可见企业领导因讲错了话而道歉甚至辞职,但在国内,企业领导讲话却往往张口就来。殊不知,正是这种不严谨或不理性的表达方式或表达内容,恰恰对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造成了“伤害”,引起消费者的排斥与反感从而丢失市场。如果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推出时间的长短和企业的重视力度等等,还是自主品牌汽车厂家提升自主品牌地位与形象难以短期解决的问题的话,那么笔者建议,好好“管住”企业领导人的嘴,也可以减少自主品牌付出丢失市场的代价。

  朱中齐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新浪会员,欢迎注册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热门车型排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