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土汽车电子产品蓄势进入高端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16:18  

  ■本报记者宋凤珠

  目前,汽车电子正成为汽车中用量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部分。近几年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速度也很快,但产品多集中在车载电子领域。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能否向高端产品领域突破?又有哪些有效途径?这些问题值得业内研究。

  国际国内企业分占高低两端

  信息产业部相关机构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消费的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为867.6亿元,增长率39%,增速远远大于汽车产量增速;国内生产的汽车电子产品总价值为78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表面看,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和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仔细研究这两组数据,结果并不容乐观。在我国消费的867.6亿元电子产品中,销售额最高的是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产品,占29.2%,总销量为253亿元。在我国生产的786.8亿元汽车电子产品中,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产品仅为102亿元,且90%以上为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

  在我国,占据市场份额较高的是博世、电装、德尔福、西门子、伟世通等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厂商只有航盛以2.5%的市场份额进入前10。

  去年国内生产的汽车电子产品中,车载电子产品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2.2%。

  主机厂与电子企业互相制约

  我国汽车电子企业与国际零部件巨头在汽车电子产品结构上的差异,恰恰反映出我国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公司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李树翀认为,汽车电子产品技术落后,首先是由于我国汽车整体技术基础落后。“没有先进的发动机,就没有先进的EMS(发动机管理系统);没有先进的底盘系统,ABS技术也很难十分完善。”李树翀说。

  从配套关系来看,对比我国汽车电子企业和博世、德尔福、电装等国际零部件巨头,显而易见,国外汽车电子生产厂商对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历史较长,与一些主流整车企业也建立了良好的联合开发关系,因此研发平台较为完善,易于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我国的汽车电子企业多为新兴、单一的电子企业,他们建立与整车企业或主机厂联合开发的平台要难得多,因此只能集中在与底盘关键电子技术关联性不强的车载娱乐、通信电子产品领域。

  多种方式寻求技术突破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要进入高端产品市场,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非不可能。值得业内研究的是采用什么样的路径。

  去年投放市场的某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采用了国内一家IT企业生产的ABS。据业内人士评价,其技术基本上是学习国外某产品的。李树翀认为,这种没有任何技术沉淀和储备的“学习”方式不值得推崇。“也有一些整车企业开始自己研发而不是模仿,比如奇瑞QQ车上使用的EMS就是自己研发的。”李树翀说。最近,奇瑞又与美国一家底盘系统公司签约将成立合资公司,在这种以配套市场换零部件技术的合作方式中,也许奇瑞能够获得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成长。

  记者从航盛了解到,航盛将借助海外并购的方式加速进入高端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公司总裁杨洪说,并购海外的汽车电子产品企业,可以弥补配套平台方面的不足。航盛有意开发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如EPS、ABS和安全气囊等。

  李树翀认为,国内汽车电子产业要突破核心技术这道坎儿,还有一种途径就是直接与电子芯片和元器件厂商合作。“汽车电子产品就是一个系统集成,其技术核心是芯片,跨国公司的芯片也是从半导体元器件厂商采购的。长期供应汽车电子产品的元器件厂商,都可以也愿意提供成熟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多种开发工具。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资源。”李树翀说。

  另外,据记者了解,近两年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在高端汽车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十分活跃,有些产品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如ABS、EPS、安全气囊、CAN总线电子控制模块、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等,有些已成功应用于整车产品中。但大多数产品在产业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