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秋凤 北京报道
今夏7月,比38摄氏度高温更热的是自主品牌。
继前不久上海大众、广州本田等合资企业高调宣布自主之后,国内各大汽车集团终于不再沉默。短短两周的时间里,北汽控股公布自主品牌时间表,东风集团成立专供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事业部,上汽、南汽为自主推进融合,一汽发布130亿元自主计划等。对于这些肩负着中国汽车发展重任的大型汽车集团来说,这是一轮不能失败的自主热潮。
而在这次自主浪潮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引导。记者近日获悉,关于鼓励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正在紧张的制定过程中,初稿已经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几部委内部传阅,具体的鼓励政策有七八项之多,或将于不久后出台。
北京牌复兴
7月30日,当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出现在北京奔驰-戴克联合张艺谋导演发起的克莱斯勒300C“和谐基金”启动仪式上时,其笑容更为自信。10天前北京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时间表的公布,令这个北京汽车工业掌门人周围的记者人数又多了三层。
“车型研发正在进行中,明年我们的自主品牌车型就会亮相。”徐和谊对本报表示。并强调,“开发自主品牌新产品我们一直在做,事实上,我来北汽控股的主要任务就是干这个的。”
徐和谊介绍,北汽控股的自主品牌分为越野车、SUV和名为“北京”牌的轿车两大系列,未来两年将推出3款,研制6款。首款自主品牌车型将在2008年上半年亮相。“早在1958年,北京就生产过井冈山牌轿车为祖国献礼,此后还陆续生产过东方红牌和北京牌轿车,但当时并不是针对大众市场。”对于这款北京牌,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它一定是面向市场的、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同时,徐和谊表示,“北京”牌轿车定位为中高档,所采用的技术并非早前坊间传言的借用现代索纳塔车型,而是完全自主开发的车型。至于研发的模式,有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不排除像其他集团那样整合多种国际资源打造。但多年来在自主轿车方面的青黄不接,仅靠与韩国合作积累的轿车经验,对北汽控股的轿车项目来说,无疑将是一次挑战。
相比轿车项目,北汽控股的越野车战略则在多年积淀之后颇具基础。今年下半年,原北京吉普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军车勇士和改名骑士的JEEP2500,将由目前的北京奔驰-戴克转到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有限)生产。届时勇士将以完全自主品牌的形象亮相。
“越野车、SUV项目已经有了非常快的进展,并在原有基础上,开发出多款车型。”北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陶德权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今后的北汽有限将会成为北汽控股集团旗下重要的自主品牌制造基地。
“轿车车型正在进行过程中,已经确定在北汽有限生产。”虽然不愿透露更多,但提到未来的自主品牌,陶德权仍然非常兴奋。
东风“变制”
就在北汽宣布自主计划的5天前,曾是国内最大合资集团的东风汽车集团“变制”,东风汽车公司乘用车事业部在武汉悄然成立,该事业部的主打任务就是东风自主品牌轿车项目。东风公司称,“东风以自主品牌轿车研发建设为核心的新创业务已全面展开”。
虽然没有盛大的成立仪式,但东风公司总经理徐平 “举全集团之力,全力支持东风乘用车事业发展”的决心足以令这个消息成为浓重之笔。
据来自东风公司的消息,在东风乘用车事业部成立的同时,总投资76亿元的东风自主轿车基地已落户武汉,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规划年产量33万辆。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6亿元,2008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辆;二期及其发动机项目预计2010年开始建设,项目投资约40亿元。
东风内部人士透露,其自主品牌主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多来自于合资公司,而在车型开发方面也是借用外脑,更多利用国际资源。据悉,东风汽车副总裁、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刘卫东已经在2个月前受命分管集团的自主品牌。
“东风的自主品牌轿车将会定位中高端。做强合资的目的是为了自主。”东风汽车高层解释说。
东风汽车之外的各大汽车集团也已经意识到了“合资可以做大,自主才能做强”的道理。上汽掌门人胡茂元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要积极发展自主品牌,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为了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高起点参与国际化竞争,建立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才是根本。”
政策之手
曾经有人改编了电影 《大腕》中的台词来形容国内大汽车集团的自主,“现在的汽车企业,有点规模的都在自主,作为大汽车集团,你要是没有个自主品牌都不好意思。”
而在这句“戏言”的背后,是国家即将出台的自主创新鼓励政策。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向本报透露,关于鼓励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正在紧张的制定过程中,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几部委已经针对初稿做过审议。
看过初稿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告诉记者:“具体的鼓励政策大概有七八项之多,最明显的就是在贷款方面的优惠,利率、额度都比原来更为有利。在税收方面虽不明显,但也有优惠。”
就该项政策的颁布时间,陈光祖表示:“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定,但肯定是要出台的。”同时,陈光祖认为,未来几大汽车集团应该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主力。
与此同时,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中,就有推动合资企业建立研发体系的直接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自主创新的鼓励办法。
而在政策之外,还有市场的力量。统计显示,2006年,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214.67万辆,占国内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47%。自主品牌奇瑞在销量上不断创下新高,甚至曾经超越上海通用。
“现在已经不是讨论大集团搞自主是否有政治色彩的时候,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的扩大加速了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品牌的步伐。”汽车分析师曹鹤对于市场的作用非常认可。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