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劳资关系搅动韩国汽车业 频繁罢工成发展的掣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09:25  财经时报

  对韩国汽车工业而言,罢工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在固定的时间准时上演。

  7月3日,在汽车工会的组织下,起亚汽车工人走出生产车间,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罢工。两天以后,同样的场景在起亚汽车再次上演。作为现代的旗下品牌,起亚汽车在过去的17年里,每年都会出现罢工事件。

  随后在7月16日,通用大宇的罢工开始。有报道称,当天该汽车厂商的工人停产时间为4小时,以此来向管理层施加压力,从而在劳资谈判中争取有利局面。

  与此同时,现代汽车工会与公司的谈判也在艰难进行中。有关人士透露,与去年相比,今年劳资协议的达成将面临更多困难。

  罢工为了加薪

  由于本国汽车消费市场需求旺盛,韩国多数汽车厂商在今年第二季度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几大汽车厂商现代起亚、通用大宇、双龙汽车等都取得了较大增长,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工人罢工要求加薪的口实。

  除了2006年双龙汽车工人以“反对技术输出”的口号举行罢工示威之外,韩国罢工运动的发起多是为了改善工人自身的待遇水平。实际上,罢工已经成为汽车工人用以增加收入、缓解被压迫感和赢得雇主尊重的一种渠道和手段。

  6月,起亚汽车工会已经向公司提出要求,希望将基本工资和工作保障提高8.9%,并增加数量相当于2个月工资的奖金。然而其要求遭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拒绝。起亚汽车的一名发言人表示,由于双方的想法太过悬殊,公司对于在何种程度上与工会达成一致还不确定。

  谈判未果,成为7月3日起亚汽车工会罢工的直接导火索。

  通用大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据悉,该汽车厂商的工人要求将每月基本工资上调8.8%,即128805韩元(约合140美元)。另外,为了肯定工人们在去年对公司经营状况的扭转所做出的贡献,公司还需支付一笔奖金,相当于四个月的工资数额。

  由罢工压力所致,经过11轮的艰苦谈判,通用大宇的工会与其管理层终于达成一致。公司将在今年把工人的基本工资上调5.13%,此外,公司还将提供给工会相当于2个月工资的奖金,以及一笔总额为150万韩元的资金,用于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该消息已经得到起亚汽车工会发言人Kim Yun-Bog的确认。

  除此之外,在经过了2006年罢工带来的严重损失之后,双龙汽车工会在今年的态度相对低调。据报道,该公司的劳资问题已经于6月底谈妥,其内容包括月薪增加5万韩元、总价值为200万韩元的奖金以及更多的工作保障金等。

  转战海外

  对于雄心勃勃的韩国汽车工业而言,频繁的罢工示威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掣肘。

  按照现代汽车的规划,在2010年之前,这一韩国汽车厂商欲跻身世界前五大汽车制造商的行列。然而,恶劣的劳工关系将使其崛起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在去年,为了争取加薪以及办公环境的改善,韩国汽车工会组织了近一个月的罢工示威。对现代汽车来说,这是其有史以来遇到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罢工,为此遭受的产能损失达1.64万亿韩元。

  近日起亚汽车发言人表示,在今年7月的罢工中,公司的产能损失约为20835万辆,折合2997亿韩元。为了转移经营风险,并尽快实现汽车工业的世界梦想,进军海外市场已成为韩国汽车厂商不约而同的选择。

  据统计,在2002年,韩国汽车制造商的海外产能仅为129439辆,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增加了将近10倍。

  作为韩国汽车工业的代表,现代和起亚汽车均加大了海外投资力度。目前,现代汽车的生产工厂遍布美国、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位于捷克共和国的工厂也正在建设当中。而起亚的斯洛伐克工厂已经建成投产,中国工厂也正处于扩展状态。

  经过一系列努力,现代和起亚在全球的增长势头强劲。来自现代汽车的消息称,公司第二季度的净利润达到6120亿韩元(约合6.6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52%。在经营美国市场长达21年之后,现代汽车终于在7月完成了500万辆的总销量。

  之前,现代-起亚汽车2007年的海外产能规划为100万辆,而该集团的一名发言人却在近日推翻了这一保守的数字。“不要再提100万辆的目标,估计今年的海外产能将接近150万辆”,此人说道。

  有观点认为,在国内劳资关系改善无望的前提下,加速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以期“围魏救赵”,确是韩国汽车厂商的必行之举。本报见习记者 马吉英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