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资自主成了车界的时尚词汇。上海大众和广州本田都宣布要在中国合作研发新产品。按照发改委车船处陈建国处长的讲话,合资企业搞本土研发有四个阶段:适应性改造、外形内饰合作开发、平台合作开发和总成合作研发。
如果我们把这四个阶段看成合资企业本土研发的四代(技术合作企业外方向中方自主品牌转移不在此列)的话,那么广州本田无疑动得最快的,它的研发公司将在2010年推出独立品牌,并开发全系列车型和新平台,已经进入到平台合作开发的“第三代”。
上海大众处在外形内饰合作开发和平台合作开发之间,也就是基于一个B5平台的全新研发,但品牌还是大众,因此算“准第三代”;上海通用基于泛亚这个通用汽车的全球技术中心进行研发,主要是在外形和内饰,以及平台资源匹配上,但仍然使用GM体系内的商标和产品线,因此属于第二代。其他企业虽然明确表示要加强本土研发,但并无实际动作,因此都停留在适应性改造的第一代。这就是目前合资企业本土研发的全貌。
为什么是广本率先杀出来?广州本田这样回答,“因为我们是一家小资源的小公司,只能靠当地的本土化才能生存。”
从主观能动性上分析:广州本田在03款雅阁基础上改进了06款雅阁,现在销售势头不错,但上半年6.1万辆的实销量已经落后于凯美瑞的7.8万辆;东风本田的CRV和思域不可能达到雅阁的销售规模,而在本田全球车型中,除STREAM、里程外,已经帐中无将,那两款车在市场上的号召力远不如雅阁。
虽然本田一向以单款全球车卖过百万辆而骄傲,但在唯新不买的中国消费者面前,却明显劣于丰田,因此,本田需要新产品系列的支撑。而在品牌方面,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和政策司都提醒它们要发展本土品牌,言外之意,你发展本土品牌我就给你更多支持。
客观分析,产能扩张是合资企业下一步能否抓住时机拿到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在市场扩容的前提下,各家企业谁产能上得快,谁就能拿到最大份额。但是要上产能就必须有新车支持,本田和大众在产品线上不如丰田和日产那么丰富,也不如奇瑞这样的新兴企业有空间,因此本田早就计划在中国拷贝美国ACURA模式,制造一个全系列新品牌。
广州本田说:“国家发改委领导在讲话时是脱稿的。”其实,有关部委一直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其实,国家政策鼓励合资企业搞自主研发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国产化。要求国产化率曾经作为合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槛,但执行效果却并不突出。因为外资往往只拿来落后的产品和技术,以迎合我们比较低的配套水平,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二阶段,零部件管理办法出台。由于工作量庞大且复杂,零部件管理办法的实施引起了国际上的不满,使“总成进口视为整车进口”的政策被迫推迟一年执行。通过压迫外资提高国产化率的政策效果也被大大降低。
第三阶段,产能调控。以产能政策引导合资企业强化本土研发。一下分化了合资企业的阵营。由于企业利润、销量诉求不同,一旦一家合资企业有动作,马上就会有另一家企业跟进。政策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从国产化到零部件管理办法,再到产能政策引导,我们需要的就是总成匹配、数据积累和平台管理这三项技术。而只有把合资企业的市场利益与本土研发挂钩,我们才发现得来全不费功夫,而得到这一发现我们用了整整二十年。(张炤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