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企业须直面通胀压力 转嫁成本压力不明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9:47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黄 超

  在日益增长的通胀压力下,中国汽车企业似乎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企业成本上升,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降价的预期,面对这种夹缝中生存的痛苦,不少汽车企业却三缄其口,不愿公开谈论这一话题。

  企业集体沉默可能有两大原因,一是尚未意识到通胀的压力,或者重视不够,毕竟今年汽车业仍在快速发展,今年前5个月,重点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37.68亿元,同比增长65.81%,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二是因为成本和价格问题比较敏感,企业担心公开谈论成本和价格压力,会引起消费者反感。如果是后者,还可以理解,如果是前者,就值得警惕了。

  虽然现在通胀压力刚出现,主要波及猪肉、鸡蛋、方便面以及商品房的价格,但通胀压力很可能在下半年继续增加。

  今年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存款减少,消费提速。由于中国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完善,因此中国消费者一直保持高储蓄率,而今年上半年医疗等改革也没有出现转折点,为何消费者突然愿意消费了?

  除了股市的影响外,通胀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也就是说,当实际利率为负,消费者认为存钱会贬值的时候,就比较愿意消费或者购买房子等能抵御通胀的商品,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市场价格,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预测,今年三季度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将达4.8%。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14家机构联合组成的“朗润预测”预计三季度我国CPI增幅将达4.5%。安邦集团则更为悲观,认为今年下半年通胀压力会继续增大,如果还不能控制住的话,明年可能出现全面通胀的情况。

  实际上,现在政府已经十分重视通胀的问题,在6月中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稳定物价已经被列为中央的工作重点之一,在7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物价问题被再次强调。国家发改委近日规定经营者不得联合提价,并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车企如果因为暂时还没有亲身感受到通胀压力,就忽视其影响,恐怕是非常短视的,这些企业很容易陷入“温水煮青蛙”式的危险之中。

  也有企业寄希望于转嫁成本压力,短期内这种做法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如果通胀压力继续加大,供应商以及物流企业等利润被挤压到无法承受的程度,这种做法就不起作用了。

  更有企业希望地方政府提供保护措施。地方政府需要汽车企业为当地的GDP和就业等做贡献,因此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和保护政策,但现在单一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在缩小,连北京这样曾占全国销售总量九分之一的市场,也缩小到5%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即使在一方“称霸”,也不足以高枕无忧。

  长远来看,车企还是要在研发水平、营销策略、精益生产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而且要抓紧时间,趁现在成本压力还没有直接传导到整车企业的时机,未雨绸缪,苦练内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苦日子做好准备。此外,大型汽车企业还可以关注本轮通胀压力带来的兼并重组趋势,必要时通过收购、重组等手段吸纳被淘汰企业的优质资产,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总之,车企须在安逸的时候保持危机意识,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冷静应对,准备好“棉衣”,方才不怕任何寒流的来临。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