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迫近 车企夹缝求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9:41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是否会出现高通胀,下半年物价是否会全面上涨,将直接影响车企生存空间的大小。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周 洁

  猪肉、鸡蛋、方便面……近期有关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消息不绝于耳,而这股涨价潮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流动性过剩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造成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得出的相同结论。

  “什么都在涨价,只有汽车在降价。”记者的一位经销商朋友这样慨叹道。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车业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要承受高通胀压力可能造成的生产制造及物流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是否会出现高通胀,下半年物价是否会全面上涨,将直接影响车企生存空间的大小。

  “成本上涨对大家来说是公平的,但是怎么降低成本、消化成本,是大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平时没有形成自己的成本优势、管理优势的企业,市场形势一变,受到的压力就不一样了。”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胀压力持续增加

  由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各类食品轮番涨价的状况已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人们也开始把问题从食品延伸至其余各个领域——我国究竟会不会出现物价的全面上涨?

  2007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4.4%,在价格上涨的构成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7.6%。这意味着上半年CPI上涨的3.2%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2.5个百分点,而其他项目仅上涨了0.7%。

  国家统计局曾对物价上涨做出这样的解释:CPI的上涨是结构性的,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其中,粮食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缘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粮价上涨及饲料需求的增加,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的主因则是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且生猪蓝耳病疫情也致使供应减少。

  上述解释对物价的未来走势表示乐观,认为食品价格波动是短期因素导致的,也有经济学家提出相同的观点,认为物价会渐趋稳定,并在今年四季度回落。

  然而,现实情况果真如此乐观吗?虽然目前看来剔除了粮食和能源价格的CPI仍然较低,但也有宏观分析师认为,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将会在明年及其后的CPI中起主导作用,因为非食品价格已经具备了消费增长强劲、货币环境宽松、通胀预期形成等上升条件。

  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对通货膨胀表示担心,认为未来价格上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价格走势值得关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汤敏也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

  对于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及未来走势,政府虽持乐观态度,但是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动用了利率和汇率工具,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将继续适度从紧。

  无论未来是否会爆发通货膨胀,出现物价的全面上涨,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通胀的压力仍然不小。

  “汽车制造业的原材料价格一直都有上涨的趋势,汽车企业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如何在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还能不断保持盈利,这是汽车企业永久的课题,只是在经济起伏、调整时可能会显得更加突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降价预期不断强化

  车价还会降,这是消费者的普遍预期,也是其常年形成的惯性思维,而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车企必然也会面临成本增加,但是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却很难转嫁到消费者那里,因为市场上工业消费品总体上仍是供应大于需求,且消费者对车价下降仍然有惯性的心理期待。很明显,尽管车商们早已经轮番喊“降”,但是降幅仍然没能满足消费者的预期。

  本报记者在对消费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虽然已明显地感受到近期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却不认为这会对汽车继续降价造成影响。

  “汽车还有降价的空间,要是涨价肯定不合理啊。”消费者陈先生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购车者的心理状态,而对于能否接受车价随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上涨的问题,多数受访者则表示不能接受,他们都认为车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承担这部分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不应该将其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汽车并非生活必需品,消费者买与不买并不急在一时,而且价格向来也是决定某款车型市场影响力大小的敏感因素。倘若涨价,不仅不会出现食品涨价前的抢购潮,相反还会引起消费者持币待购,并导致销量的大幅下滑,直接损及企业的利益,尤其下半年是多数厂家冲量抢市场的关键时期,精明的商家也不会在价格方面铤而走险。

  在对我国宏观经济存在高通胀风险的预期下,消费者却独对汽车价格表现出强烈的降价期待,而为了笼络消费者,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绝大多数厂商也希望投消费者所好,用降价手段来保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如此看来,即使存在较大的通胀压力,下半年的汽车价格也很难上涨,汽车厂商及经销商也将难以避免上下游“夹击”的尴尬。

  车企夹缝求生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多数车企都对通胀将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采取了回避态度,因为成本问题往往是车企最不愿向外界透露的信息之一,但也存在一些企业对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缺乏重视和了解的情况。

  面对通胀压力,车企虽大可不必惊惶失措,但也应该未雨绸缪,做足应对风险的准备。

  对于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制造成本,车企应想方设法提高效率,从研发、规模、营销及管理方面入手,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即使原材料上涨,也能有一个缓冲区,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而对于下游的市场环节,车企应彻底摒弃恶性价格战的做法,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在经济调整的关键时候,成本控制能力与抵御风险能力可以看出企业实力的差别,如果企业不能在开发、采购、制造、信息、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在经济起伏时成本差异的后果就会显示出来。”徐长明表示。

  虽然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在良性的运行轨道上高枕无忧,更不意味着所有车企都在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上“肥到流油”。

  事实上,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片面追求销量数据,部分厂商不惜赔本赚吆喝,“卖一辆赔一辆”的事情也不是天方夜谭,这样的企业更应该警惕高通胀压力带来的风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