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曾经的宠儿——合资汽车企业则渐渐沦为了舆论上的“弱者”。但在上周,上海大众和广州本田宣布了各自的自主研发计划之后,合资企业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合资企业开发的品牌算不算是自主品牌?这样的争议成为了上周的热点。批评者甚至认为合资企业成了国外汽车企业盘剥中国人民的帮凶,借用自主品牌的话题炒作,抬高自己。
其实,对于中国汽车的整体发展而言,合资企业的品牌是不是自主品牌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汽车是不是大踏步向着自主研发的方向发展,整体技术是不是在进步。
在中国汽车50余年的历史中,有23年是合资轿车企业书写的。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合资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还在绝大多数民族汽车企业之上。如果,合资企业都愿意自主研发,那么对于中国汽车技术的整体发展,起码不是一件坏事。
对不能称之为坏事的事情,我们有必要横加指责吗?当然,不指责并不意味着合资企业的自主之路会一帆风顺。
中国合资汽车企业的自主化进程在10年前就开始了。当时承担着军车任务的北京吉普就非常重视自己开发,并且也开发出挑战者、勇士等车型。但是,当时的中国汽车整体环境还不够成熟,在品牌、零部件采购等等具体问题之下,这些车型最终在合资企业流产。
90年代末,上汽等企业开始把建立研发中心作为了合资的先决条件。于是,通用和上汽的合资产物——泛亚就诞生了。而这种建立独立研发中心的模式也被称为了泛亚模式。其后的10年间,泛亚为中国汽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事实上,没有合资企业在中国形成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奇瑞、吉利等民族汽车企业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发展速度。以此逻辑,这次广本等合资企业大搞自主研发,也可能在客观上促进民族汽车企业的技术进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