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奇瑞与克莱斯勒在北京钓鱼台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北美、欧洲等全球主要市场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战略合作关系正式启动。最迟明年1月份,由奇瑞开发的小型轿车A1等车型,将驶出奇瑞的芜湖工厂,远度重洋进入北美市场。对于跟克莱斯勒的合作,奇瑞应该有多方面的考虑。但业界认为,奇瑞的真正目的在于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为未来进入国际主流汽车企业阵营铺平道路,可谓意义深远。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奇瑞、哈飞、华晨、吉利、长城等一批民族汽车企业走上了与合资企业同台竞技的舞台。上述自主品牌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谋求在海外市场的更大发展。以奇瑞为例,近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一直呈加速发展趋势:2005年出口1.8万辆;2006年奇瑞出口一下增至5万多辆;07年上半年奇瑞累计出口达52712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3倍, 07年全年出口将有望冲破10万辆大关。
不过,相对于成熟的跨国公司,我国民族汽车企业的力量毕竟还较薄弱,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囿于品牌、技术和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原因,欧洲、北美等世界主流汽车消费市场的大门并没有向我们完全敞开。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因素和销售、物流、法律等领域的非关税壁垒,使民族汽车企业面临考验,自主品牌轿车的国际化前景并非明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奇瑞与克莱斯勒合作,无疑为国内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征程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国际优势资源开拓欧美市场的新路。
通过此次合作,奇瑞可以把产品质量提高到国际一流的高度,建立与世界一流汽车市场相一致的质量体系,并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并提升上游零部件供应企业的技术和品质。与此同时,奇瑞的产品可以借助克莱斯勒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打开发达国家市场,以消化利用不断扩大的产能,形成有效产能。另一方面,奇瑞在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中,将吸取日韩汽车企业第一轮进军美国市场失败的教训,为日后奇瑞自有品牌进军欧美发达国家积累经验,特别是减少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后面临的贸易摩擦和法律风险。由此看来,这次合作,贴牌不是目的,奇瑞的终极目的在于自主品牌的未来国际化发展,显示出了奇瑞的深谋远虑。
如果奇瑞未来在发达国家市场如愿开拓出一片“新蓝海”来,也将反过来极大促进奇瑞进一步做大现有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市场。这样的话,奇瑞的全球化战略将全面“开花”,最终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主流汽车企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