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7月1日中国进口汽车关税完成了加入WTO之后的最后一降,但是国内市场上的进口车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很多消费者花费上百万元买回一辆进口车后,突然得知同一车型在海外市场的售价还不及国内的一半。在国产车销售低利润的时代,进口车为何还能获取如此暴利?国内外差价多少才算合理?为此,记者展开了独立调查。
销售环节重重,价格层层递加
“国产车销售一般由厂家直接发货给4S店,4S店下面最多还有二级经销商。与国产车的这种销售模式不同的是,进口车中间环节很多,首先是国内的总经销商或进口商负责向国外进货,然后向各级分销商发货,层层转手之后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杭州一位进口车商告诉记者,零售商没有实力直接向国外进货。即便是经营进口车的4S店,其进货也要通过总经销商。如进口宝马的中国总经销商就是宝马(中国)有限公司,进口奔驰就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由于经手者众多,价格层层加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辆进口车,究竟需要转手几次才能到消费者手上?2005年9月,义乌人余先生向当地一家汽车经销商,购买了一辆价值90万元的进口保时捷越野车。事后由于车辆配置达不到余先生的要求,余先生几度投诉并最终诉诸法律。记者对这辆车的来源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进口商是长春一家贸易公司,之后转手给了北京一家公司,几经辗转之后到了上海华晨汽车有限公司,最后到了义乌分公司。有据可查的,这辆车在国内至少经过4家经销商。即便是每家经销商赚两三万元“辛苦费”,加在一起的总利润至少也要10万元。
一辆奔驰至少赚20万元
“基本配置的奔驰ML350,我们给中国车商的发货价是49000美元。”记者的一位朋友张先生在美国做汽车生意,主要向中国车商发货。当他说出奔驰ML350的价格时,记者还是着实吃了一惊。要知道,这款车在浙江华策奔驰已经卖到了85万元人民币。
销售一辆奔驰ML350,经销商利润究竟有多少?从美国发货(奔驰ML350生产基地在美国)到中国海关,运费大概是1100美元。关税25%,消费税15%(排量不同税率也不同,最高20%),以此计算车商到海关提车时,车价成本大概71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4.3万元。加上国内运费以及保险费,成本也就56万元左右。即使再算上17%的增值税(最终售价和成本差价的17%,即如果有20万元的利润,车商需交税3.4万元),总成本也不会到60万元。也就是说,销售一辆进价仅49000美元的奔驰ML350,至少可以赚2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同样一辆奔驰ML350,如果是从德国发货,价格要比美国高出30%(奔驰总部原则上不允许中国经销商从美国市场进货,但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即便如此,加上各种税费之后的一辆奔驰ML350的总成本约70万元,仍然有15万元的利润空间。难怪有不少车商感叹,卖一辆进口车的利润抵得上数十辆甚至上百辆国产车。
市场垄断,宰客没商量
雷克萨斯GS430,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为51500美元,在欧洲市场售价为54200欧元,折合人民币均只有40万元左右。而同一款汽车,在国内的售价却超过70万元。
具有可比性的是,美国对日本车的进口关税也同样是25%,只不过消费税征收方式和国内不一样,由消费者购车后交税。考虑到这一因素,同样一辆日本车出口到美国和中国,在出厂价相同的情况下,两地市场的差价在20%以内属正常范围。
而事实上国内进口车价格居高不下,很关键的原因还在于这一市场的竞争尚未充分。由于经营进口车门槛高,并不是所有车商都能在这一市场随意分得一杯羹。此外,进口车销售采用的是订单销售模式,有了订单后才向上级经销商订货,根本不存在国产车的库存压力问题,因此不太可能打起价格战。对进口车商而言好比是姜太公钓鱼,虽然价格高得离谱,但愿意上钩的消费者总归还是有的。
而一些已经建立4S店的进口车品牌,所在城市一般来说都是国内消费最旺盛的一级市场。就比如杭州,汇集了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4S店,由于市场需求巨大,价格自然也就很难降下来。
价格接轨国际
是大势所趋
不过,进口车价国内外市场巨大反差的怪象,将随着部分进口车品牌价格下调以及国产化加速而逐步结束。也就是说,国内外车价接轨是大势所趋。
记者了解到,尽管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大多数汽车厂家至少目前还未像重视美国市场那样来重视中国市场——他们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价格反而会低于本国。随着中国市场购买力的逐步释放,国外汽车厂家有可能会调整原先的价格策略。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国外汽车厂家。就比如起亚,其今年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欧菲莱斯,中韩市场上的售价只相差2000元。不难看出,起亚放低对中国的出口价,为的是赢取广阔的市场。虽然起亚只是一个非主流车型,但这其中的信号意义明显。
此外,国产化车型对进口车价格的影响,也正在逐步显现。就比如上海通用的君威2.5L,价格已经下降到了25万元以下,与其在美国市场上近3万美元的价格相差不大。这些车型的品质逐步提升以及数量日渐增多,将直接冲击进口车市场,进而瓦解目前的垄断格局。(本报记者 蒋敏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