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合资自主成为对跨国公司现有产品体系的战略补充,那么合资自主将以率先填补低端车型为主,也意味着合资自主将义无反顾地杀进目前自主品牌云集的10万元以下阵营。这种局面,极有可能在合资自主的初期发生,这种战略意图将使得合资自主的未来充满变数。
如果说1983年协议的签署是首次尝试以合资形式开启中国轿车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但这种合资在争议中艰难前行了20多年,“市场换技术”的理论一度在残酷的现实中几乎把合资的意义推倒重来,此前,包括泛亚汽车在内的许多合资研发在进行着有限的尝试,随后,包括日产、本田以及福特汽车纷纷升格中国研发中心地位的量变开始酝酿质变的到来。而此次上海大众的全新一代帕萨特的出现,将加速这一质变过程的到来。
虽然上海大众的自主研发率先起航,但这种自主仍然受限于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利益的双重博弈。包括发动机以及变速箱总成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仍然要来自德国大众;同样,无论付守杰描绘之下的广州本田自主品牌多么前景远大,付守杰自己也承认,在合资自主的开始阶段,来自本田研究所的力量将决定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的成长速度。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广州本田没有宣布未来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的详细定位,但来自日本本田的信息已经显示,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初步将限制在小型车市场上。据悉,日本本田方面已经表示,广州本田初期推出的自主品牌价格将在1万美元左右,福井威夫表示,“未来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将主要集中在小型车。不可能是里程那样的大型车,而且SUV价格太高。应该是目前本田产品线中没有的尺寸。”
如果广州本田真如福井威夫所述那样专注于售价低廉的小型车,那么广州本田的自主品牌将直接瞄准目前占据这个市场主流的众多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奇瑞和吉利在2010年之后将成为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的最为直接的对手。
如果跨国公司真的试图用合资自主来遏制民族自主品牌,这无疑是对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一种莫大的讽刺。在广州本田自主品牌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的官员高调评价“广本自主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突破”,但这仍然无法掩饰跨国汽车公司的真正野心,在市场份额最大化和商业逐利性的双重博弈压力之下,既要不破坏既有的利益诉求,同时又要在一定空间内放手让合资公司尝试研发独立,跨国公司肯定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
不过,从付守杰的言谈中可以明确看出,未来的广本自主品牌定位是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体系,所以广本自主品牌绝不会像满足于填补本田车型在华空白那么简单。但是,如果这种合资本身真正触犯跨国公司的在华利益,这种研发上的独立一旦继续在零部件采购体系和销售体系中蔓延,跨国公司的让步会止步于利益上的妥协吗?
卫金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