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现代今年重在调整 以退求稳积蓄潜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2:30  新闻晨报

  自从2003年就跻身主流车厂阵营的北京现代,今年遇到了市场的寒流。在韩系车整体消退的背景之下,北京现代的市场销售不畅,大部分车型销量滑坡明显,而半年的销量名次也跌出了前5名,月度销量甚至跌出前10名。一时间,业界议论纷纷,更有不少人判定北京现代将一蹶不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经仔细研究今年上半年的销量,韩系车的确普遍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日系车与自主品牌对于韩系车的分流,也有韩系车自身的原因,譬如产品和营销的本土化不够,价格体系的不稳定,产品性能的问题。所以,单凭短时期的销量滑坡就断言北京现代的销售从此将节节败退、推出主力阵营,未免显得有些武断。

  另外,在产品和市场艰难的特殊时期,北京现代进行战略调整以便为走出低谷积蓄能量,也是销量滑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北京现代曾多次表示,2007年是北京现代的“调整年”,暗示出该企业在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的休整格局。

  高速发展之后需要短期盘整

  正如股市长期飚升之后需要短暂回调以蓄积再次冲高的能量一样,车厂在大幅度市场扩张之后也需要进行休整。北京现代成立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成立4年用5款车销量就达到80万辆。销量的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就给北京现代在内部管理、渠道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底,在经历了4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北京现代提出将2007年定为“调整年”,工作重点就是要“合全公司之力,加大企业内部的调整力度,以应对新的市场形势。”

  在高速发展之后,经历一个短暂的调整期,这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规律。包括大众通用等品牌,无不经历过这一阶段。譬如大众,2005年销量和市场份额缩水,大众对此稳妥应对;不谋求一时之利,转而完善内部的产品体系和营销策略,包括整合南北大众资源、加快本土化,以迅速适应急剧变化的中国市场。通过战略调整,目前大众开始步入又一个增长周期。

  产能的制约因素

  北京现代在2005年6月完成了30万辆产能改造,新添的生产线于下半年投产。从2006年开始,拥有30万辆产能的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开始全负荷运转。同年4月,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奠基,9月开始建设,将于2008年5月正式投产。由此,北京现代将在近2年半的时间内保持30万辆的产能、且生产线配置和厂房建设也将延续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状态。硬件条件的限制放缓了北京现代新品推出的速度和企业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修正由于快速发展所带了一些内部问题。客观上,饱和的产能、既有的厂房面积和生产线配置直接阻碍了北京现代推出新品的速度,这让北京现代在应对市场上的新品竞争时,就显得非常被动。在此背景下,以退为进,谋求更为稳健的发展成为北京现代的必然选择。

  产品、营销、服务的全面转型

  针对中国轿车市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北京现代确立“内部调整”为07“调整年”的工作重点。针对北京现代内部的“机构调整”是此次调整的重要内容:除了第二工厂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机构调整还包括强化区域管理部门职能、推行高效的物流运营,通过扩充办事处职能,强化区域现场管理机制,以办事处为中心提升特约店的营销能。

  针对经销商的“商务政策调整”也是此次调整的重要内容:继续开发促进销售的终端功能,扩大特约店融资的支持力度,扩大消费信贷的支持范围;着手调整商务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二手车业务,加强配件市场的管理,加大在3、4、5线城市的市场网络密度;继续建立办事处、培训中心、中转库、配件中心,为特约店提升竞争力、降低损耗等;

  另外,“产品调整”和“成本控制”是北京现代在“调整年”中应对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调整企业内部运营机制、推进机构改革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深入研究市场需求,推出最对路的细分车型,通过延展产品线,增大覆盖用户的范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调整所面临的市场压力

  今年轿车市场的新变化,加大了北京现代“调整年”的压力。一方面,老牌合资企业前几年的调整和积蓄在今年开始奏效:不断推出的新品、密集的降价给市场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2007年是自主品牌集中发力的一年,销量上涨的平均速度达到30%。这种市场环境将北京现代置于“双面夹击”中,为北京现代的“调整年”增加了不少压力。但自主品牌崛起所造成的新的市场格局也为北京现代“调整年”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更高的要求,为北京现代的调整预留了更多的空间。□方退晋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