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Ⅲ标准死而复生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09:57  中国经济时报

  除了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之外,最近几天环保领域另一件事情也惹人关注,就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国Ⅲ标准问题。

  6月底,国家环保总局宣布,7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国Ⅲ标准。环保总局给了一年过渡期,要求自2008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仅达到“国Ⅱ标准”轻型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

  这个日子虽是规划之中的,但仍然让环保人士感到意外和庆幸,因为6月中旬,有媒体几乎肯定地说,因为油品达不到要求,导致国Ⅲ标准推迟实施。

  按照该报道的说法,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与中石油、中石化反复讨论,终于将国Ⅲ标准的油品供应时间提前了一天,由原定的2010年1月1日提前至2009年12月31日”。

  由此,该报道猜测,2007年7月1日,全国范围内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困难很大,相关部门将采取“先中心城市,逐步扩大区域,油到车到”的方针,2009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Ⅲ标准油品供给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行国Ⅲ排放标准的目标。

  实际上,是油品标准将要绑架排放标准。

  国内某知名的环保组织闻讯,立即四处奔走,希望此事能引起更多媒体和公众关注,以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

  他们在给媒体的电子邮件里说,“国Ⅲ排放标准遇到了一些阻力,可能会被推迟。如果推迟的话,对‘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和我们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是大大不利的,于是我们想借各位的力量给阻挠推出的人一些舆论压力,以促 进国Ⅲ排放标准的按时实施。”

  很显然,排放标准既取决于汽车制造技术的改进,也取决于油品质量的提升。

  在竞争已经比较充分的汽车生产领域,排放标准衍生的技术要求,各生产厂家会很自然地将其内部化,从而变成自身压力,总体上,市场也完全能够承受这一压力;

  但在目前基本处于垄断状态的油品市场,情况就不一样了,恐怕没有哪个汽车制造商能像中石油、中石化那样有资格让国家发改委与之“反复讨论”标准问题。

  当然,客观上,油品标准全面提升也比汽车技术的提升难度要大一些。专家说,国Ⅲ标准的最大缺陷,是就国Ⅲ标准谈国Ⅲ标准,而没有制定与排放标准配套的燃油质量标准和没有相对尾气排放标准提前或同步实施燃油质量标准的国家计划。这一点发达国家比咱们经验丰富,做得更好。

  从言之凿凿的“推迟实施”,到现在的如期实施,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无论是国家发改委还是国家环保总局,甚至一些参与其中的专家,都不愿意多说。

  有一点当然没有疑问,那就是《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对于环保部门而言,这可谓一柄尚方宝剑,在谈判中的威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环保部门的胜利,意味着油品标准和汽车生产技术标准都要反过来被排放标准裹挟向前。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用环保倒逼技术与市场,这是一种更接近正确道路的选择。

  因为与汽车有关的环境问题在中国越来越变得现实和紧迫。近10年来,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2%,近5年来,增速是23%,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在目前城市大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与机动车的排放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对北京城市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4%、92%和51%。

  绑架排放标准不成,石油企业下面必须考虑如何顺应潮流了。

  据称,目前我国大约有8.5万座加油站,中石化和中石油占据绝对市场份额。一年时间内,拿出向全国范围内提供符合国Ⅲ标准的油品,无疑增加了企业压力。

  油品企业的理由是,现有的炼油设备不足以承受国Ⅲ、国Ⅳ标准的燃油要求,需要重新改造和更换设备,这个过程要耗资几百亿元,时间是若干年。

  可是,有业内人士指责油品企业说,标准的事情早就公布,中国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无论从技术、资金供应、还是实际需求上都已经具备了生产清洁燃油的条件,如果油品企业诚心以对,改造时间应当是足够的。

  问题又落到油品市场开放问题上。但这么大的事情,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我们又能寄予多大期望呢?

  归根到底,还是得通过国家制定和推行与排放标准相匹配的燃油质量标准来完成对接,将油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化,约束硬化。

  有专家通过测算,安慰油品企业说,同步实施燃油标准在扣除高额成本后的净收益依然巨大,实施车辆排放标准在2030年的净收益将达到9000亿人民币,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配套燃油标准将另外增加3400亿人民币的净收益。改善油品质量对提高我国石化行业国际竞争力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愿在“威逼利诱”之下,油品企业能有彻悟。

  陈墨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环保法规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