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消费者应向“加价卖新车”现象说“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07:0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车卖得越火,加价就越严重、越离谱!”看了本报上周一关于“成都加价车”的报道后,车主徐先生打进热线向记者抱怨,“我看了你们写的‘加价车’报道,简直太有同感了。我订了一台凯美瑞,找的熟人,多交了6000元还要等到三周后才提得到车。从凯美瑞上市开始,这些经销商个个都是赚安逸了的。我们消费者眼巴巴地看到他们把我们包包头的钱‘掏’出来不说,还要陪笑脸。这些事情你们就是要多报道一下。”

  像徐先生这样因为买“加价车”而受罪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消费者将问题高度提升到了全球市场。另一打进热线的于先生告诉我们,“在北美市场上卖的很多同类车型都比在国内卖的价格便宜得多。但是这些车型一旦被引入国内,价格就提高了。我们加入WTO都这么长时间了,不是一直在说要和国际接轨吗?”

  “混血”合资车身价不国产

  如果我们要“追根溯源”这个车价问题,恐怕就要从国内生产厂家对新车型的引进开始了。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种种原因,在引进新车型的时候,厂家会选择以进口零部件的方式从原产地进口一部分新车零件,到国内再进行组装,这一过程必然产生一定费用。我们看得见的如物流、关税等,还有看不见的如员工报酬等。这些费用谁承担?厂家吗?不会。有句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上,这些费用到最后都摊到了消费者头上。

  也就是说,如果把在国际市场上的汽车价格作为参照,那么在国内的“汽车加价”现象,实际上从新车型引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的车型中,最明显的就是两厢福克斯,高出美国价格5.76万元却仍然可以在国内热销,凯美瑞和雅阁在国内的身价更是高出美国价格近10万元。相比较下来,经销商的那一点点“加价”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的小意思了。

  “纯种”进口车价差吓死人

  进口车的价格差异是所有车型中最惊人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些消费者对“洋货”的高度认可所造成的。以北美汽车市场为例,我们惊讶地发现,国内进口车的价格已达到美国的两倍多,其中奥迪Q74.2L的国内售价竟高出美国售价的3倍多。“价差第一名”花落BMW 760Li,在国内销售的价格比在美国的售价整整高出112.81万元,而奥迪A86.0L的价差也超过了百万。

  据一资深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大部分的进口车都是从天津口岸进入国内的。在多年以前,这些进口车在国内大都没有健全自己的销售体系。在那个时候,买车是需要配额的。而能够得到配额的商家则可以到天津口岸把车买下来,然后到所在的城市去销售,至于价格嘛,他们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更有一些有配额又嫌卖车麻烦的商家,直接就把配额转卖给了一些零散的“车串串”,由这些人再去“串车”。这样一层一层加价下来,等车到消费者手上的时候,价格已经非常“恐怖”了。

  后来,为了规范价格,也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售后服务,很多进口品牌先后在各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专卖店。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让这些品牌在国内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体系,其二是规范和降低了产品售价,其三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在选购进口车的时候有了“安全感’,从而也提高了进口车的销量。

  其实不管国产车也好,进口车也好,如果说国内的车价没有回落显然是不够客观的,大家还是感觉到了和前两年相比,现在买汽车是越来越便宜了。国产合资车如2.4L的雅阁已经从两年前的26万元降到20万元左右;与当年20.38万元花冠相比,卡罗拉也是明显地收敛了许多;纯进口车如大众甲壳虫,价格已经从未健全销售网络之前的近50万元降到了现在各地进口大众经销商展厅里的20几万了。

  我们真的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因为加了价的车还卖得这么火,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真的富裕了。汽车时尚报记者魏晖

  加价?别再忽悠消费者

  “成都加价车”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请听各方人士众说纷纭

  本报上周一报道的“成都加价车”一文在业内和众多车主中引起较大反响。除了大多数人对此表示反对与不理解之外,还真有人觉得“加价”是合理的。随着卡罗拉、明锐等几款“杀手级”新车的集中上市,准车主们都在担心已经出现的凯美瑞、CR-V等“加价卖车”现象会进一步加剧。经销商“加价”卖车到底合不合理?值不值得去买?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街头采访]

  车主彭先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不在乎那点小钱。

  在市体育中心门口,记者采访了刚打完羽毛球出来的凯美瑞车主彭先生。

  “你对最近凯美瑞等等车型‘加价卖’的现象怎么看?”记者问。

  “我买凯美瑞就是加了10000元买的。其实啊,我觉得这个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合理的。第一,二三十万的车都买得起,还在乎那万把八千的吗?第二,我是个生意人,站在做生意的角度来看,货源一旦紧俏,价格必然上涨,这是个规律。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凯美瑞加价卖的事情。”

  “电马儿一族”韩先生:多花钱买的是“大头”,不是面子。

  韩先生是记者的朋友,目前正在努力存钱准备买车。韩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是他,就算是自己再喜欢的车,如果加价卖,他肯定不会接受。钱是花自己的,不需要为了面子而伤及自己的钱包。商家就是看准了消费者的“面子”心理,几十万的车都准备买了,加点钱还会计较吗?而正是由于这种“面子”心理,让很多买“加价车”的人都成了商家眼里的“大头”"。既然是“大头”,不宰你宰谁?

  [业界声音]

  城北某汽车公司老总:加价卖车属于价格欺诈、霸王条款。

  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总,请他谈谈对“加价卖车”现象的看法。他说:“很遗憾,我们公司代理的品牌不是属于紧俏类汽车品牌,否则我们目前日子就好过多了,哈哈。但是站在公正立场上看,不管你的车有多俏,都不应该制造‘饥饿疗法’,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把原本不是很高的车价抬上去,这属于价格欺诈、霸王条款。”

   成都某媒体汽车版记者:价格不是判断汽车好坏的唯一标准。

  这位同行告诉记者,车好车坏,有时候可以从价格判断,有时候却不是这样。我们以国际市场价做参考,往往国人异常喜爱的车型是低价位车,不喜爱的车往往国际市场价却还高一些。比如帕萨特,国际市场价就比同级别的日系车高,而在国内甚至还低于它们,这就是一种奇怪的特殊现象。究其缘由,其实是我们的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太少,往往就是凭借小范围的口碑和自己对汽车外形的审美妄下判断。再者就是跟风,于是厂家就抓住这样的心理进行加价卖车。

  某汽车公司销售顾问:多加的钱是冤枉钱。

  一位热心的销售顾问私底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了记者他们这一行大多数人对于销售“加价车”的看法:“作为销售顾问,我们就喜欢卖紧俏的车,不用到处去跑客户,也不用对客户太殷勤。车不愁卖,我们的月薪也就居高不下(加价部分我们仍有提成),我相信这是很多汽车销售人员所梦寐以求的。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客户多加价的部分确实是花的冤枉钱,就算赠送的所谓‘大礼包’,其实也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钱。”汽车时尚报记者魏晖

  记者述评

  向“定个高价慢慢降”说不

  北京现代雅绅特上市之初关于两年半不降价的承诺,现在看来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一再用降价来挽救差强人意的销售表现,已经将承诺变成了自己的一个笑柄。而华晨骏捷从上市就推出了让业界匪夷所思的低价,这固然是华晨需要一款车型来重振雄风,但之后虽然购买这款车型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但是华晨的经销商并没因此而加价销售。像这样在一定时期内一步到位的市场定价,为什么少之又少?

  自从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有了“降价潮”一说后,每一次潮起潮落后业界总在讨论车价是否已经降到了应有的位置。“降价潮”年年有,我们理解一些降价是因配件逐渐国产化带来的成本下降等原因所致,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创出新高的降价幅度,无法不让人感慨:一款新车上市,到底定了多高一个价位来让市场慢慢地降?现在,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学会向那种“定个高价慢慢降”的新车说“不”了,我们的钱包再也不会轻易为那些宣称已将利润和盘托出的甜言蜜语而打开了。(吕越)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