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新能源车战略之殇:75亿元投资打水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2日 10:04  中国经营报

  引子

  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方向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即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车,其间有20年左右的过渡期,它将是各新能源车型各自为战的混战季。与美国重点发展氢动力车,日本大力开发汽电混合动力车,欧洲主攻柴油动力车相比,中国的新能源路线图却一直摇摆不定。

  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说:“五年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企业却没有这样的自信,长安、奇瑞、比亚迪这些曾经全力投身汽车新能源战略的企业们现在都感到很受伤:“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投入的钱需要有回报。”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与世界汽车工业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业内有此共识,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战略几次走空,我们似乎离目标越来越远。

  方向之困

  地处重庆的长安集团有几件“尘封已久”的“宝物”——长安电动车。

  “2002年,长安制造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样车,并于同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但至今我们并没有把它推向市场的打算。”看着2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耗时3年时间,投入上千万资金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如今灰头土脸的样子,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总监任勇很心痛。

  2001年,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主要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按照当时规划:中国决定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燃料电池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其中电动车被作为企业开发的重点资金支持项目。也就是从那时起,长安集团承担了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工作。

  “我们投入电动车研发的资金,迟迟见不到回报,这不能怪企业。纯电动车的产业化需要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充电站等,目前这些设施无法跟进。”任勇情绪有点激烈。据任勇讲,除政府直接投资外,长安在纯电动车的研发上已投入上千万元。

  有类似苦恼的不止长安一家。

  奇瑞也承担了“十五”期间的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项目,“纯电动车早已研发成功并获得验收,但目前并没有把它推向市场的具体时间表。”奇瑞总经理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与此同时,之前宣传的曾颇为高调的比亚迪纯电动车上市计划目前也杳无音信。

  一位曾在纯电动车研发方面投入不菲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某民营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纯电动车项目已叫停了。“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完善最起码还要再等5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后,如此长时间内见不到效益,这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这位负责人肯定地认为,“现在进行纯电动车研究的企业所投入的资金绝大多数都要打水漂了。”

  乙醇之惑

  如果方向错误,越努力越被动。纯电动车只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上第一次受挫经历而已。

  据了解,在中国“十五”新能源车战略制定之初,曾确定了一条全面开花的“混搭式”路线图。一位参与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规划研究的汽车工程学专家解释说:“大家明白,混合动力车是当前全球新能源车战略发展的重点,但我国各地区间所拥有的能源结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对其他可替代性能源方案进行全面开发。”

  此后,在主管部门再次明确了从汽柴油车向氢燃料电池车过渡的大方向,并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乙醇燃料车、甲醇燃料车以及天然气车等也同时启动。

  2002年3月,以消化近百万吨陈化粮为目的,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在黑龙江和河南部分城市的乙醇汽油试点工作,进而于2005年3 月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个省全省,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4省部分地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了2006年9月,继全国九省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后,国家发改委又计划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燃料乙醇。

  然而,随着乙醇汽油在全国9省市全面推广,市场需求猛增却导致陈化粮库存骤减,企业被迫使用新粮,这使得粮食乙醇初次遭遇与民争食的难题。“600万吨年度量在‘十一五’期间肯定做不到,因为全面推广燃料乙醇的难点并没有解决:提取乙醇的粮食(玉米、木薯、甜高粱等)紧缺了。”一位曾在某燃料乙醇生产厂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士表示。据该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非常适合人畜食用,但作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则显然是“大材小用”。

  好景不长,2006年12月,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不少已经启动了燃料乙醇建设项目,并为此购买生产设备以及进行技术储备的企业,随着燃料乙醇项目建设被叫停,投入也付之东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