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论坛里对国内新车要不要全球同步或本土化的讨论十分激烈,甚至将全球同步与本土化设定为非此即彼的关系。但笔者认为,对于任何一家想在我国市场站稳脚跟的汽车企业,在投放新车型时必然是两者缺一不可:不拿来与全球同步的车型,与竞争对手相比就缺乏竞争力;不进行本土化改进,就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两个因素将共同决定新车在市场上的未来走势。
这个话题在论坛上引起较大争论,焦点在于在我国市场上投放的新车是否真的如厂家宣传的那样是全球同步?所谓针对国内需求而进行的本土化改进,是提高了车辆的性能,还是偷工减料,能省就省?而汽车合资企业则批评国内消费者的挑剔心态:不拿来全球同步的新车,消费者认为企业不尊重中国市场;不进行本土化,又认为企业态度傲慢。全球同步且进行本土化改进,则批评企业的这些本土化不如国际市场的好。这似乎是买家与卖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在这些矛盾的交错当中,全球同步与本土化的真正内涵带上了歪曲的意味。但歪曲的原因我想不在于消费者的心态,而在于企业的诚心。
全球同步也好,本土化也好,运用到新车引进方面无疑都具有正面意义。所以,汽车企业都喜欢在宣传产品时用这两个词,就连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也热衷于举行全球同步上市的推广活动。但细心的消费者总是会发现,一些合资企业宣称全球同步的新车只是徒有其表,除了外形与全球同步外,再也找不到同步的部件,最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等甚至是发达市场已经淘汰的产品。至于关乎车辆性能的诸多原有设计也以本土化的名义被取消了。
据说国内一家大型合资企业成立研发中心的目的,名义上是进行本土化开发,实际上是研究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将那些不太受关注的设计或部件偷偷减掉,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而结果又会有新的全球同步的宣传卖点——车价。不是有很多企业号称合资车型价格已经低于国外价格了吗?
虽然有观点认为,在国内最畅销的车型并非全球同步的车,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取向没有指向全球同步车型。这就好比捷达、桑塔纳销量高并不等于国人都喜欢老旧的车型。在家用和公商务市场上,能够列入畅销车型榜的毕竟多是新一代车型。当没有或者极少有既实现全球同步又真正本土化的车型时,退而求其次是多数人的必然选择。
消费者还是擦亮眼睛,买辆实在的车为上策。如果有企业说咱老百姓比较挑剔,那就让他们生产出让人没得挑剔的产品。作为消费者,该挑剔还是要挑剔的。
侯小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