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安全先驱引领百年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08:40  新浪汽车

  从1886年梅赛德斯-奔驰创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开始,汽车安全日渐成为全球汽车界乃至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正值当代汽车安全设计之父巴恩伊先生(Béla Barényi)诞辰一百周年。作为当代汽车安全设计之父,同时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公司首屈一指的安全工程师,巴恩伊先生用毕生精力投身于汽车安全设计,奠定了当代汽车安全设计的基础。这位先驱为世界汽车工业带来了溃缩区(crumple zone)、安全转向设计及侧撞防护系统等2,500多项汽车安全发明,直接和间接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其中最为著名的溃缩区原理不仅于1959年率先应用于成批生产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至今仍然是汽车安全设计的最基本原理。

  作为汽车工业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始终坚持巴恩伊先生所倡导的汽车安全理念,一直不断发展和完善汽车安全设计及技术,致力于改善行车安全的长期承诺。除溃缩区、ABS、安全气囊、ESP®、安全带收紧器、制动辅助系统之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PRE-SAFE®预防式安全系统等最新开发的主动安全技术,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梅赛德斯-奔驰在汽车安全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和领导地位,以及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溃缩区:现代汽车安全设计的基本原理

  1939年8月1日,巴恩伊先生加入戴姆勒-奔驰公司,这一天正代表了系统化汽车安全设计的开始。此后,巴恩伊先生作为一名奔驰工程师,开始了致力于改善汽车安全的各项技术研究中。

  1952年8月28日,他注册了一项安全车身的专利——通过支撑结构设计来实现溃缩区效果,这一专利至今仍被视为汽车被动式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溃缩区理念的发明具有革命性,它改变了此前汽车在生产过程中,车身的各个部分坚固程度一样的制造方法。具有溃缩区的车身设计,只保留了车身中部纵剖面笔直的设计结构,而车辆前部和后部则采取可弯曲的支撑结构。这意味着,当在事故中受到撞击,车身前、后部将会产生变形,从而吸收部分冲击力,以避免车内人员受到所有冲击力的伤害。7年后,戴姆勒-奔驰的工程人员将此项发明运用到了实际生产。1959年,奔驰W 111车型系列中的220、220 S和220 SE Saloon车型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应用了安全车身设计的轿车。如今,这项技术已成为现代汽车安全的常规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目前生产的各种汽车。

  不仅如此,巴恩伊先生还发明和创造了冲击吸收方向盘、由2部分组成的“安全驾驶杆”、隐藏式挡风玻璃雨刷器,以及举世闻名的塔式车顶(pagoda)等2,500多项专利。这些汽车安全技术的发明,直接和间接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且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设计和制造中。

  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被动式安全设计的先驱,因其一生的成就而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1994年巴恩伊先生入选 “汽车名人堂”,与戈特利布·戴姆勒、卡尔·奔驰先生齐名,成为世界汽车的伟大先驱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巴恩伊先生对于世界汽车安全技术的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他于1997年5月30日在德国的柏布林根去世,享年90岁。

  梅赛德斯-奔驰的愿景:继续在汽车安全科技领域实现突破,向无事故驾驶不断挑战

  作为汽车工业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梅赛德斯-奔驰始终坚持巴恩伊先生所提出的奔驰安全性理念,为改善行车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向无事故驾驶这一愿景不断迈进。溃缩区、ABS、安全气囊、ESP®、车窗安全气囊、安全带收紧器、制动辅助系统,无一不是梅赛德斯-奔驰几十年来致力于汽车安全开发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这些创新技术有助于防止事故,并为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卓越的安全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梅赛德斯-奔驰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PRE-SAFE®主动安全防护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发明,再次彰显了其在汽车安全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这套安全保护系统的主要设计原理是,当系统检测到潜在的事故状态时,能够帮助驾驶员和乘客以及车辆本身,在撞击发生前进入预备状态。例如,系统将收紧前排座椅的安全带,将座椅调节到最有利的位置,天窗和玻璃自动关闭等等。PRE-SAFE®防护系统的这些功能,使碰撞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事故引发的严重后果,将对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此外,梅赛德斯-奔驰还计划推出其他一些新的系统,包括改进结合点处的安全性,在驾驶员出现过度疲劳症状时发出预警等,以期大幅提升汽车主动安全性。

  巴恩伊先生终生致力于汽车安全事业,其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是汽车安全领域中难以超越的里程碑。在巴恩伊先生打造的坚实基础上,梅赛德斯-奔驰不仅树立了业界典范,更对公众做出庄严的安全承诺,梅赛德斯-奔驰将凭借飞速发展的科技和先进卓越的理念,向无事故驾驶这一汽车安全的终极目标不断迈进。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