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合有联合的好处 不联有不联的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02:41  中国青年报

  上海车展开幕前夕,在上汽集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回答记者提问时,向南汽发出了联合的呼吁。尽管是临场发挥,但胡茂元的讲话条理清楚,非常到位。看得出来,这件事对于他已是深思熟虑,久藏于心了,这次似乎是他所期待的一个表达机会。

  自从南汽与上汽竞购罗浮一事暴光后,有关两家联合的话题在媒体上就没有中断过,但两家都回避正面冲突。胡茂元这一次的谈话,是上汽提供给媒体的一个标准答案样本。

  胡茂元首先肯定,两家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不谋而合”,走上了“同一条道路”,算得上是“志同道合”。两家“都有相当的国有成分”,“国家有关部门,汽车行业的老领导,媒体以及两大公司的广大职工,都希望能够走联合高效的道路”。作为上汽集团的法人代表,他“很认真地告诉大家”,“我们希望联合”,因为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有益”,并一再表示:“上汽非常愿意和南汽友好协商”,“上汽合作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他认为,两家技术来源是一个根,产品上有雷同之处,市场上会有一定的竞争。他还引用媒体的“告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对胡茂元的呼吁,南汽回应十分迅速,但相对却比较简单而抽象。南汽的副总经理兼名爵总经理张欣,第二天即在车展上向媒体表示:“我们反复说过,为了MG名爵这个项目的迅速发展,欢迎任何有诚意的投资者,不排除与上汽合作”,并重申南汽走“第三条道路”的决心,还澄清了“名爵7系”是源自于MGZT,而并非“罗孚75”。

  胡茂元的呼吁,符合国家联合重组的大政方针,而且有“国家有关部门,汽车行业老领导以及媒体”的支持,在道义上占了上风,南汽即使内心有不同想法,也不便公开表达。上汽的公开呼吁,客观上将南汽置于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似乎有点迫南汽就范的意思。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加一当然等于二,联合起来力量大么,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弱小的自主品牌应当团结联合,才能有效抵御来自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有了南汽购得的国际化品牌、平台以及软硬件资源,又有上汽的经济与技术实力和多年制造轿车经验,大家共同开发市场,既避免了竞争,又降低了成本,自然也减小了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联合”是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界老领导”的一贯思路。早在“文革”前,我们就组织了“八大汽车联营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汽车业应当有大的发展”的同时,又组建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作为经济实体,把全国所有的汽车企业统统收归旗下。全中国只有一个汽车企业,既不散,也不乱,但是这种垄断形式束缚了企业手脚,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后来中央决定撤销中汽公司,组建“中国汽车联合会”,淡化了它的管理职能。此外,还设想过以长江划界,由一汽、二汽南北割据,全国汽车企业分属两家,但这个想法未能付诸实行,就胎死腹中。后来又确定建设所谓“八大金刚,十三太保”,还有什么“三大三小”,直到“扶持三大集团”等等。所有这些企图绕开竞争,做强做大中国汽车工业的美好愿望,在市场规律面前无不一一落空。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恰恰是在放开竞争以后实现的,在对所谓“散乱差”无可奈何的申讨中,中国汽车发展成为世界第三生产大国。

  我们认为,共同利益是联合的前提,即所谓“双赢”。而平等在重组中从来就不存在,兼并一定是在一强一弱之间进行。综观世界上成功的重组,无不是通过竞争,在双方实力形成明显落差以后实现的。不成功的重组,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当年戴姆勒公司以383亿美元购得克莱斯勒资产,今天以74亿美元售出,已经算是万幸了。

  国内最近的例子是“天一重组”案,天汽为什么会让一汽重组?因为它已负债60多亿元,实际已经难以运转了。尽管重组文件把天津汽车公司放在了前面,但今天再去看看,除了分红以外,天汽在天津一汽里还有什么影响力?

  对照上述各案,上汽与南汽现在还不具备重组的条件。因为谁也主宰不了谁,而所谓“平等”的联合,就是整天吵架,谁说了也不算。上汽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高峰期,旗下两个合资企业,无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在全国都名列前茅。集团整体上市,股票一路攀升,全力以赴打造的自主品牌,也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真可谓财大气粗,如日中天,谁能重组得了它?

  而南汽这边,由于轿车项目没有上去,10年徘徊不前,竟购名爵时,南汽就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可以说,名爵成则南汽存,名爵亡,则南汽亡。名爵是南汽的命根子,怎能轻言放弃?而且在竞购罗孚资产时,两家结怨甚深,短时间内将以消除。

  有接近南汽的人士更分析说,南汽强调自己“走第三条道路”,言下之意就是不认同上汽和它走得是“同一条道路”。在他们看来,自己收购的是罗孚的“真金白银”,软硬件俱全,又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做的是“原汁原味”的国际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也完全有能力把这个项目做好。上汽则要重新打造品牌,尽管也是利用国际资源,但和国内其他自主品牌的模式并无本质区别,而自创品牌要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其道路可谓艰难而又漫长。上汽的技术和资金能力,在今天世界上已不是什么稀缺资源,和上汽联合,失去的将是对名绝项目的主导权。

  笔者认为,目前看来,两家各有所长,都具有把项目做大做强的可能性。至于说“同门竞争”,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上,现在品牌多的不计其数,很难说谁一定就是谁的对手。退一步说,即使它们两者之间互不竞争,但难保其他品牌不来与他们竞争。就使到了市场上刀兵相见,也属于正常竞争,根本扯不上什么“相煎何太急”!

  胡茂元在谈道上汽内部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时说得好:“用静态的观点来看,他们之间是相互竞争的,但是用动态的观点来分析市场,从消费者需求的出发点进行分析,看到的就是另外一个结果”。当然,这个分析也完全适用于上汽与南汽。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胡茂元还有一段话我也特别赞赏:“竞争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适当的竞争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消费者,如果谁不想竞争那就请他到计划经济的国家里去。

  也许通过竞争,中国将来会出现两个国际化品牌,一个是南汽国际并购来的MG,另一个则是上汽自己打造的荣威,谁能说不是呢?我们翘首以待。

  (查阅程远更多文章,请浏览 auto .sina.com .cn 或auto .sohu .com 的"程远专栏"。)

  程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程远专栏专题

程远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