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马:挺起腰板自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 09:4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秋凤 北京、海口报道) 2007上海车展被海马汽车看得格外重要。海马携6款新车和两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首次以自主品牌形象独立参加国际A级车展。更重要的是,其首款真正的自主品牌车型H1高调亮相,这将决定这个后来者能否以黑马的姿态,在众多自主品牌中站稳脚跟。

  “我们要借H1开局,选择进入市场竞争最激烈、保有量也最大的中级车市场,并在细分市场谋求海马汽车运动、技术性先进的准确定位。”海马投资集团副总裁孙忠春剖析海马的未来之路。

  工厂

  置身海口这个美丽的旅游城市,令拥有近20年造车史的海马工厂成为环境最好的汽车生产厂。

  这同时也成了海马汽车的软肋——— 远离大都市所特有的人才优势和零配件配套集群。“我们正为此不断做着努力”,海马市场部汤斯说起海马几年来低调的“暗箱操作”,兴致盎然。

  据汤介绍,早在2003年,为了吸纳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和技术,海马研发中心落户上海。该中心集汽车产品开发、汽车制造技术服务、产品质量管理及信息管理于一体,硬件投入了3亿-4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目前已经研发出了海马S1概念车型等。

  但在提及国际化人才,尤其近几年热捧的汽车“海归”时,海马仍显得遮遮掩掩,仅表示“聘请了国内汽车界的老专家挂帅担当项目经理,拥有与马自达合资时期培养出的几百人的研发技术团队”。

  而在零配套方面,海马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有8家零配件企业,第二期的14家也已经到位。“多年来,在海口周围已培育起一批零配件企业。”汤斯介绍。

  由于正处在上市前的关键时期,想展示研发实力的海马汽车,却对有关H1的信息严密封锁。不仅海马二厂的总装车间不对外界开放,就连H1将要搭载的海马自行研发的HM483Q发动机车间也向外人亮起了红灯。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海马工厂里,两个几乎同等大小的整车生产车间一前一后地挺立着。“工厂从设计之初就有了预留,一个是给马自达准备的,另一个则是早就为我们自主准备的。”一位海马内部的员工告诉记者。

  孙忠春也承认,“一个整车厂只有年产达到8万辆,才会有零配件企业愿意为之到当地建厂。”而这对于2006年销量才达到80218辆的海马来说,仍然需要给零配件企业们旅游“美景”之外更多的诱惑。H1半年前,海马高调推出了首款自主车型福美来2代,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屡屡月销量破万,成为自主品牌的一匹小“黑马”。但缘于福美来2代与马自达千丝万缕的联系,海马以及业界都更愿意将最新品H1看成海马汽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自主车型。海马将此车定位为“新一代高品质锐动轿车”,竞争对手瞄准福克斯(三厢)、思域、速腾标致307等运动风格轿车。

  孙忠春介绍,在“国际化、高起点,以我为主、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的指导思想下,H1采用“同步交叉开发”的模式,在意大利、德国与英国按欧规标准与作业流程完成了外观设计、工程设计、样车试制、底盘调校和综合测试,零部件与整车的性能品质均达到欧洲法定标准,同时H1在国内取得了29项技术专利,其中包括15项造型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

  尽管孙忠春细数了H1众多的自主元素,记者还是能轻易从外形和内饰上找到马自达尤其是马3的影子。

  业内人士因此担心,“海马只是在单飞前期像一匹小黑马,插入到自主品牌行列当中,但在车型、技术等方面可能后续乏力。”

  但孙忠春认为,“后续的车型和技术都不是问题,海马的一贯风格就是稳健,力争做一款车便成功一款,把根基打实,多款车型已经在成形和酝酿阶段。”同时,他还勾画了海马2007年几近100%的增长,“H1上市首年达到3万辆,海马总产销达到15万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将不止20万辆。”

  谈及未来海马的生存方式,孙忠春表示,“短时间内,海马不可能像其他自主品牌那样,大规模、全系列地开发车型,我们要做的是一个精致的细分市场汽车品牌”。他还用“灵性、前卫、活力、细腻、高科技、可靠性”的十三字方针来归纳海马汽车未来的基本DNA。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