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荣威全球首发概念车亮相上海 年底上市(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23:17  新浪汽车

  继成功推出荣威750之后,一款基于上汽完全自主掌控、全新平台开发而成,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全球首发概念车W2,今天首次亮相2007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W2基于全新平台开发而成,为一款三厢高端的中级轿车,是上汽完全依靠自有力量,由位于英国雷明顿的上海汽车海外研发中心(英国)及上海的上海汽车工程院协同合作研发而成,其平台技术及整车设计理念将用于年底上市的新车中。因此,也可以说W2是本届车展最接近消费者的一款概念车。至此,上汽在海外收购项目中获取的核心技术资源开始展现出巨大优势,充分代表了上海汽车可持续的研发能力以及致力于未来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实力。

图为:发布会现场
图为:发布会现场

  艺术与科技,连接经典与未来

  在20日荣威展台向数百位媒体记者发布W2的那一刻,一抹亮银色的未来之风席卷整场。上海汽车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David Lindley与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产品规划总监刘涛先生一同登台为在场的观众描绘了W2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传承了英伦经典设计元素的W2到处充满了前卫、大胆的外型与内饰设计理念:采用了“鸥翼”造型设计的前脸,饱满且富有张力,引擎盖设计较高,也是为了满足欧洲最新的行人碰撞安全要求;车身侧面动感十足,高腰线、窄玻璃的设计在展台强劲的背景音律和多彩灯光配合下显示出强烈的时尚感;在车身造型里收纳了2条排气管,具有张力的侧面导风裙,19英寸的镀铬轮毂,演示出其被控制住的强大力量;细细观察W2的内饰,沉稳、冷静的色调大大提升了整个内饰的档次感,大胆创新的设计使用了镁合金构造的高强度模具,既有充盈感的塑造又大大减轻了内饰的重量,不失为设计上的妙手。后座区域是设计上的又一大亮点,如同荣威750一般,载重需求与空间享受被充分的考虑并完美体现。3D全覆盖的全透明IP仪表板上,中控面板采用iphone的LED触摸屏互动方式,也是以其科技的亮色引得众人啧啧称赞。

  据上汽相关人士透露,该车型的量产车整车撞击性能将按照欧洲NCAP五星级碰撞要求进行设计。据悉,即将量产的车型将着重体现动感、科技,并将应用无钥匙点火系统、分区恒温自动空调、GPS卫星导航、手自一体变速器、六位一体的主动安全系统、多气囊等该级别轿车最先进的科技配备。

图
图为:发布会现场



  国际化团队,打造经典与未来

  与W2同时亮相的上汽研发团队是一支不同于国内任何厂家的精英部队。2005年5月成立的这个研发团队中,大部分工程师是来自原MG-Rover集团的成建制的研发团队,随着项目组的深入进展,不断有优秀的产品工程师从雷明顿来到上海,同时也有很多国内的工程师到雷明顿进行员工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工程师加入了团队的研究工作,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100个工程师。在W2的发布仪式上,刘涛先生与David Lindley先生一中一英的设计理念阐述,表现出的正是整个W2研发团队的成功之道——国际化的设计理念。正如David Lindley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工程师们的加入对于W2的成功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因为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有哪些需求、机会及限制。”

   体系竞争力,由经典发展未来

  从荣威品牌的诞生到荣威750的横空出世再到W2的闪亮发布,179天,上汽荣威似乎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次大提速,而在这荣威速度背后是上汽整体实力的飞速发展:从研发团队到供应商体系的打造,从海外收购到自主品牌战略,可以说,上汽荣威是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高速驶向未来——世界为我所用。W2这款概念车正是在完全消化了原罗孚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由中外优秀产品工程师、设计师,在结合中国本土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以国际研发设计水平为标准,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新汽车平台。也就是说,W2完全代表上汽目前自主研发的能力及后续开发能力。

  刚刚上市就如火如荼的荣威750,正是在继承原罗孚75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其中进行了底盘更改、传动系统更改、发动机提升等改进。这不仅是在产品性能上的突破,也证明了上汽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完全能够自主掌控。而此次推出的概念车W2更是展示了上汽全新平台研发的综合实力。在该平台上将诞生一款全新量产的中级轿车,于2007年年底前亮相,是上汽自主的5款车型平台中的一款。这款针对下一代中级轿车而设计的全新概念车型所展现出的设计理念,代表了上汽荣威对未来中级轿车内涵的创新理解。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