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莫言清风:关于汽车行业在互联网中的发展探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6:18  新浪汽车

  3月10日,第五届中国主流汽车网络媒体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回,来自京津沪粤川等中国汽车消费最为活络地域的30位主流汽车网络媒体总编、主编、总监,共聚一堂、共济汽车和谐社会之沧海,在“竞合”的“大写意”下展现出了中国汽车产业新闻界里主流汽车网媒精英们的风采!以下是业界新秀、知名新浪博客写手莫言清风的发言。

  在工作之前,很少与互联网打交通,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QQ的聊天通讯工作。1998年刚刚工作时,单位的计算机也是凤毛麟角。诸如打字、上网、邮箱(email)方面的问题触及的更少。虽然求学时学了编程方面的计算机课程,只是感觉这个工具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是太远。

  2000年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上网,但是接触的还在皮毛。2002年北京车展,一个特别的机会,让我与互联网接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现在,诸如与网络有关的QQ、MSN、UC、POPO、Email、博客、播客(视频分享)、BBS等等相关的内容,已经熟悉掌握了。因为工作的需要,在公司中对互联网的熟悉,我一直居于前沿。

  我想,从自己对互联网的陌生、感知、到熟悉的过程,恰恰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几年前我们认为还不可能的事情,在互联网实现了,在未来几年,互联网将成为与我们工作、生活、学习都息息相关的工具。

  只是感知了互联网的发展,但也仅与汽车方面有关。所以,业内朋友让我谈谈感受时,我感觉到这个互联网的题目太大,即使单独谈汽车互联网的发展,也难免有些吃力,必定自己不是媒体人。

  2006年比2005年的汽车网络广告投放额度有着明显的提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汽车广告整体投放接近3亿元,占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8.9%。而2006年1-9月份,整个汽车行业的网络广告投放就已经基本与去年2005年持平。如上数据说明,这两年来汽车客户对网络营销平台、网络广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而据今年新浪、搜狐两大门户网站相关的广告数字显示,汽车网络广告又有提高。

  经历汽车互联网的发展是幸运,尤其是遇到了近几年的大发展和大变革,让我这个汽车人有机会更多的了解汽车之外的互联网媒体。朋友的托付是要完成的,另自己在做营销,而我感觉到的互联网的变迁,也体现了营销模式(传播方式)的一些变化。那就从已出发,粗浅的谈谈汽车互联网的发展,以求大家指正。

  结缘互联网从新浪开始

  与互联网结缘是从新浪开始的,在2002年北京车展过后,我组织了公司在北京的新产品上市发布会,因为公司产品在北京销售是第一次,所以只对传统媒体熟悉的我,通过朋友邀请了几大门户网站汽车频道的领导。

  首次与互联网接触,所以发布会后积极的点击了新浪门户的汽车频道。赫然间公司的一个宣传资料上了汽车频道的焦点图片位置。当时,只是感觉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的及时,而且对可视化及图像也有特别感觉。至于这个信息的传播效果,当时并没有感知,必定是公司首次在互联网发布新产品信息。

  后来,公司驻京销售人员,在我面前脸上含笑的苦诉说自己没有了秘密。含笑,是因为他说自己成了名人,在销售店里买车的人,都说在互联网上见到过他。苦诉,是因为买车的人几乎都知道他,并且要了他的联系方式,这个销售人员的服务就当然多了一层。

  经此,我知道了互联网在传播中作用和意义,并且从此时起,我就开始关注互联网,尤其是对汽车的门户网站更加关注。企业的相关新闻信息,都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因为我切身的感觉到了互联网的不可替代作用和所具备的差异化优势。直到今天,我都对各个网站的焦点位置情有独钟。

  结缘新浪没止于新浪

  结缘新浪,但并没有止于新浪。虽然到目前新浪汽车依然是我最关注的汽车频道,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也频繁的接触了搜狐、TOM等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包括从近两年开始深入的接触汽车之家、太平洋汽车网、车168、中国汽车网、网上车市等专业的垂直汽车网站;去年又开始接触四川在线、21CN、大洋网等区域性质的汽车频道。

  我这个接触范围的变化,更多起源于消费者对汽车互联网接触信息的变化。因为要把自己的互联网投放费用花得更值,所以要研究我们的客户更喜欢哪些汽车网站,哪些对客户的购车决策有更直接的作用。可惜我们的传播费用有限,否则当然360度覆盖最好,我们只能忍痛割爱,拒绝那些优秀的汽车网站。

  汽车网站,在前两年更多人提及的只是新浪和搜狐,后来渐渐有了TOM。至于太平洋、汽车之家、车168、网上车市几个垂直汽车网站,是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的。一是因为他们发展的太迅速,二是因为他们的定位更有差异化。让我们拒绝不了,也无法拒绝,它们选择了门户网站外的空白市场。到现在,新浪、搜狐等门户汽车网站在企业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太平洋汽车等垂直网站的传播,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因为定位的不同,一是重于形象,一是重于终端,企业当然会更全面的考虑,而且也会根据投放内容侧重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互联网结合形式。以新浪为首的汽车门户网站,正在与太平洋汽车、汽车之家等垂直汽车网站,形成鼎立之势。

  区域汽车网站,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一是区域汽车网站服务的对象不同于门户和垂直网站,但是对区域市场和销售商服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区域性质的网站早已有之,只是汽车频道没有如此发达。为何近来区域汽车网站也在兴起,更多是因汽车消费市场的壮大,和区域销售商推广能力的增强所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和汽车消费文化的不断建立,区域汽车网站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没有更多界线,看似区域性质的网站,相关的新闻和信息,却可以迅速传播,企业也不得不重视。

  还有一些更专业的网站,近来也进入了我的眼帘,诸如爱卡等,一是因为工作需要的原因,二是因为客户体的变化。我只是占在自身管窥蠡测,相信有更多的汽车企业有这种需求。因为企业这些互联网站的客户需求变化了,才形成了今天这么精彩纷呈的汽车互联网时代。

  网络营销时代来临

  2006年7月份中国权威的互联网调查机构CNNIC的报告显示:上网人数持续增长,并且突破了1.2亿。我想,这种是汽车企业每年在互联网的投入持续增加的一个原因,每个企业都看好这个强大的消费群体。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熟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办更多事情,汽车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了。前些天与汽车的业内人士偶尔谈起了WEB2.0营销,我想这个论题已经摆到了互联网和汽车企业之间。在现阶段,中高档车型的WEB2.0营销时代已经来了,越野车和SUV的似乎也可以这么说,至于商用车领域差了些。这个2.0时代,也是有前提的,也要根据区域特点来,一是经济发展的特点,二是互联网人群分布的特点。

  互联网领先了汽车企业,率先搭建了这个2.0平台。我想2.0平台的核心就在于互动性和消费者的体验性。这也是汽车营销发展到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如何借助2.0平台进行营销。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更因为其增长速度依然惊人。互联网会像电灯、电话一样普及开来。而且互联网的也从以前的文字时代,发到了到音像时代(网上彩铃、视频、播客的出现)。

  互联网的新特点和新的趋势,都与营销的转变模式密不可分。比如,汽车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视频,更全面、深入、动态的了解和体验产品。客户的需求,汽车企业需要满足,在这个满足的过程中,汽车企业对网站也提出新的合作模式。这个产业链条的变化,就终会形成WEB2.0时代的到来。不要说2.0时代来遥远,对于一些产品,一些区域已经可以实现。

  汽车这种高价值的消费品,也对实现网络营销提供了基础。正因为汽车的高价值,才决定了消费者购买的计划性强和决策周期长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搜集各种信息、比对分析评估,以方便自己的购买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可以提供这个便利。所以说,网络营销时代确实已经到来。

  看好博客

  公众化的互联网向个性化的互联网发展也是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决定了博客的发展壮大成为可能。博客是近两年来速度兴起的话题,对于汽车博客也只是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新浪汽车、搜狐汽车、太平洋汽车都拥有了强大的博客平台,尤其是新浪网率先实现了论坛和博客对接功能。这个功能的实现,将使更多的网民与博客结缘。

  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博客这种新的方式开始传播了,比如今年的吉利换标事件,就动作了新浪汽车和搜狐汽车两大博客平台。去年的新浪博客中的雪弗兰爱心支教也是这样一个案例,去年的北京车展新浪汽车和搜狐汽车也借助了博客平台,进行博客大赛奖汽车等。

  我也看好博客的发展,并不是因为自己拥有博客,而是因为在经营博客的过程中,感到了博客与论坛等其它互动的方式所不同的特点。我不给博客下什么定义,以前有关博客的定义也未必准确。一年来,我一直把博客当作自己的空间,体现的是自我,只要不违背法规,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博客,或许是没有被汽车企业所污染的最后一块净土。博客,是个人品牌化经营,体现自我的良好载体。我想,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更多的汽车网民将会用博客记录他的有车时代,而不仅局限在论坛上。虽然那个空间热闹,互动性强,但是对内容的专属性远没有博客强大。互动性,博客圈也可以实现。如果博客成功,就意味着千万个个人网站的成立。

  我看更好汽车的博客,是因为现在企业的枪手多的惊人,而且企业在背后一直在人为的运作,控制某些车型的舆论方向。汽车评论太过泛滥,而又缺乏专业的汽车意见领袖。汽车这种高价值的耐用品,并非一时可以体验,一时的购买决策未必正确。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别人的意见对购车的购买决策在购车环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现在在一般的论坛中的作用已经减弱。

  几点思考

  同质化: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定位与太平洋、汽车之家等垂直汽车网站存在差距,但是不可否认,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诸如新闻、信息方面,几乎没有差别。这个同质化现象正在考验汽车互联网的竞争,强大的门户汽车网站需要未雨绸缪。

  客观性:网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购车参考意见,在目前汽车评论遭遇到控制时,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客观的评论环境和评论意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这个客观性的失去,将直接造成网站忠诚度的降低,各互联网需要引起重视,早除弊病。为消费者(网民)这个强大的客户群体,留下最后一个纯净的空间。

  评论性:评论将成为走出同质化的一个方式,目前不同汽车网站均有自己独立的汽车评论版块,这方面搜狐和新浪做得到位。私下里感觉,这种力度和深度依然不够。互联网需要一定的原则来体现差异化优势,而这个原则,目前看借助专业评论人士来实现成为可能。没有评论的网站,将成为没有灵魂的网站。这个看似简单的评论,将成为网站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是这个评论,要有所发展。不要局限在产业,也不要局限在产品。

  调研性:互联网的强大数据库功能得到了体现,如何合理利用发挥潜在优势是一个值得思索的话题。虽然互联网媒体没有直接面对面的接触,但是对于一份市场调研数据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浪汽车与J。D。POWER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开始,是有效利用这些强大数据功能的开始。如果新浪汽车可以定期公布J。D。POWER调研公司关于新车质量、客户满意度、质量稳定性等相关的客观数据,才是对购车者最大的幸事,也是对消费者购车最客观的指导。

  互动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是互联网的一个特点,但是如何发挥这两个优势,并且实现WEB2.0网络营销时代,依然需要一个过程。

  漫谈一下与互联网结缘的过程,谈一下互联网的变化与企业营销变革的关系,而非媒体人专业的媒体特点论述和旁征博引的数据支撑,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