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是国际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进行国际化扩张的支撑。如果一家公司缺少现金,不仅不可能扩张,而且离破产也就不远了
最近,关于克莱斯勒的出路问题,引起了国内企业的极大关注。而对于一汽或者奇瑞收购克莱斯勒的说法,绝大多数分析的结果却是不可能。因为即使两家企业有这个愿望,囿于现金流的限制也实现不了。
“现金流是国际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进行国际化扩张的支撑。如果一家公司缺少现金,不仅不可能扩张,而且离破产也就不远了。”天合公司亚太区总裁康爱德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的一番话,揭开了跨国公司的扩张秘密。
博世并购威孚、长电,伊顿十年时间在中国并购和建立十几家企业,天合(TRW)不断在中国建设新基地……当诸多跨国汽车供应商在中国紧锣密鼓扩张之时,人们看到,他们的发展后力来自于充盈的现金流。
扩张的资本
2006年,通用、福特北美产销量大幅度下滑,立即导致其部分供应商的现金流吃紧。而一些现金充裕的跨国企业,则没有受到这次市场冲击的影响,相反,有的还加紧了亚太地区的扩张速度。据分析,是否具有现金流支持,已经成为决定汽车供应商生存的主要砝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受现金流影响的不只是供应商,整车企业的生存状况同样取决于现金流量。
今年年初,国内的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大都眉开眼笑,因为去年空前高涨的汽车市场,使他们的口袋装满了银子。而比国内企业更开心的,是跨国汽车公司及其供应商,相比于日益缩减的北美和欧洲市场,中国市场才是他们的最大“财神”。
在许多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突出了“现金流”和“盈利”两个词。这些国际性巨头深知,现金意味着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未来前景发展,一旦缺少现金流量,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爆的市场而不敢轻举妄动。
“对于一家国际性企业来说,没有现金流的支持真是灾难。”某汽车公司一位人士感叹地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他所在的汽车公司是全球经营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但前两年因为投资过快,导致现金流出现负值,资金链也遇到一定问题。公司不得不为此放慢新车在中国上市的步伐。
《财经时报》注意到,那些在中国加速扩张的跨国企业,都是盈利情况好、现金流充裕的公司,无论是整车生产企业还是零部件供应商。
盲目扩张将拖垮企业
一汽一位管理人士的观点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但凡企业经营运转出现问题,大多是现金流首先出现了问题。去年,陷入窘境的通用汽车,无奈之下将其金融服务业务卖出,目的便是在3年间取得140亿美元的净现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源危机。
这位人士认为,韩国大宇汽车破产,是缺少现金流保障却盲目扩张,从而拖垮企业的典型案例。上世纪末,亚洲金融风暴爆发,银行收紧信贷,负债800亿美元的大宇汽车依靠政府的紧急救援,苦撑了两年,最终还是被债权银行宣告破产,于2002年被美国通用汽车收购。
大宇总裁金宇中的梦想,是在短期内形成汽车产业的全球势力,为此,他把企业发展当成了一场赌博,扬言“每三天增加一个新企业”。然而,他忽视了扩张中所需的后盾——现金流,导致企业大量举债,不计盈利,从而使现金流动性管理出现黑洞,酿成韩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业破产案。
据分析,去年,供应商巨头德尔福和伟世通在北美相继遭遇困境,与现金流不足也有直接关系。上游的原材料和管理成本上升,下游的汽车企业又降成本压低产品价格,夹在中间的供应商被挤得没有盈利空间,造成了现金流危机。
“我们以领先技术主导汽车企业,而不是由汽车公司主导我们,这是我们保持盈利空间和现金流的关键所在。”爱德康透露了天合公司游刃于市场的又一秘诀。
现金困扰中国供应商
许多中国汽车厂商的现金状况并不好,是导致其无法参与跨国收购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妨碍其赚取高利润。《财经时报》采访获悉,民营企业挤破脑袋往整车行业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业高利润的诱惑。
李进巅是从零部件“钻进”汽车业的代表。作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过如下对话:“为什么在零部件做得非常出色的情况下还要干整车?”“其中一个原因是整车现金流比零部件好。”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过去并没有现金流的确切概念,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与实际收入相差很大,这一点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有人士分析,零部件行业的现金流危机,已导致投资者认为整个行业无利可图,这势必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分析,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充足的流动资金是其扩张的本钱;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现金流则是保证其正常运营的基础。整车企业多压几个月货款,对于小企业往往意味着生死存亡,即使对大企业也是致命的打击。
据悉,缺少独立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导致了中国供应商的这种依赖性。因此,获得充足现金流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关新闻
宝马利润增长近三成宝马集团在2006财政年度除销量和收入创新高外,也赢得创纪录的收益,去年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财政年度。
宝马集团2006年的税前利润增长25.5%,达41.24亿欧元(2005年:32.87亿欧元)。这包括由于部分解决了英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劳斯莱斯股份公司所占的可兑换债券期权获得的一次性3.72亿欧元的收益。就运营层面讲(不包括债券的额外收益),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3.0%。集团净利润攀升28.4%,达28.74亿欧元(2005年22.39亿欧元),创历史新高。普通股每股收益增长至4.38欧元(2005年3.33欧元),优先股每股收益增长至4.40欧元(2005年3.35欧元)。因为销量和金融服务业务的强劲增长,集团收入提高了5.0%,达489.99亿欧元(2005年466.56亿欧元)。集团销售税前利润率升至8.4%(2005年7.0%)。
本报记者 冯淑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