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以及节能减排等字眼,是今年“两会”所有议题中的主题词,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关键词。因此,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有责无旁贷的历史和社会使命。遵循着这样的政策和价值取向来判断,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汽车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汽车不和谐,社会难和谐。
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大势所趋。作为在本世纪和平崛起的中国,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党中央近年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在国际事务中也提出“和谐世界”的主张。无疑,这些重要理论和主张的提出和实践,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2007年的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
虽然汽车尾气排放目前还不是我国第一大污染源,但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政府正是本着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着想、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节能减排的政策迈进步幅逐渐加大、节奏明显加快。在这一关系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上,各家汽车企业的体会肯定更为深切,对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应当未雨绸缪才是。
要使汽车与社会和谐相处、携手发展,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方向是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当将其列入最高发展战略。汽车企业还应该努力做到不接纳高耗能、高污染的配套产品,不做“干净了自己、脏了别人”的转嫁污染源的事情。
建立和谐汽车社会,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除了汽车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诸多约束之外,在立项审批过程中,政府应当增设和不断提高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政策门槛,同时制定政策和标准法规,督促和激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先进工艺,促进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和谐发展。
此外,安全也是政府管理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有权威人士认为,政府在管理汽车行业、使汽车与社会更和谐的过程中,应该把“人、机、路”三个字都考虑在内,而不应把目光局限在一个“机”字上。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政府主管部门在管理汽车行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位、政策滞后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依法行政,锐意改革,增强管理和服务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以适应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需求。
愿政府和企业都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相互协调一致,推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设和谐汽车社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