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3·15大概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发明。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消费者扬眉吐气、格外精神,厂家商家则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仿佛只有到了这一天,买家才能真正找到上帝的感觉。
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随着民间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关于汽车质量、售后、服务的投诉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
虽然这两年国家有关部门为汽车业前前后后出台的政策也有不少,但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规范产业,为老百姓考虑的还是很少。唯一的一个关系老百姓切实利益的汽车三包,也是只见雷声不见下雨,出台时间更是遥遥无期。至今,我们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更合理的途径来解决汽车投诉和质量纠纷,反而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解决途径都是些极端的做法,如驴拉宝马、砸大奔、拖着故障车游街等。这些人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通过舆论压力来迫使企业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利益。我们不禁想问问,为汽车业建立一套规范的汽车投诉解决机制,咋就这么难?汽车业的3·15维权还得支撑多久?
在汽车行业维权法规缺失的环境里,消费者正学会用自己的努力来维护权益,他们越来越懂得如何跟厂家斗智斗勇,越来越懂得如何吸引社会和媒体的关注。这是消费者的成熟,也是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悲哀。假想一下,当汽车消费者崇尚人力而忽视法治的习惯成为一种主流,每个消费者都有可能被培养成“刁民”,那遭受损失最大的,将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消费环境的健全与否,目前对汽车业的整体发展似乎影响并不大。据个例子,三包政策能否出台,并不影响今年中国车市冲击700万辆,但是,这种隐藏的破坏作用终有一天会显现。就像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环保指标一样,消费环境是否健康终将成为汽车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个指标是否与国际接轨?国内企业能否达到?这从一个方面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企业是否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
(倩茹/编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