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质量问题仍然是投诉重点。专家详解3·15汽车投诉7大热点
汽车与保险捆绑销售违法
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汽车消费投诉热点再次引起业界关注。在东莞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东莞市消委会收集的7大投诉热点问题中,除了汽车质量问题仍是投诉重点外,其余如汽车与保险捆绑销售、试驾车当新车卖、新车加价问题等成为消费者新的关注点。
为此,记者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通过对东莞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文、东莞南城丰田车行总经理谢韶辉两位的采访,请他们就消费者投诉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解答。张华文认为, 汽车与保险捆绑销售违反了消费者权益法,属于强迫消费;对于一些商家把试驾车当新车卖,谢韶辉认为这种行为是违规的。
买车必须买保险是否属强迫消费?
前几天我们接到一位家住东城牛山的车主赵杰的投诉,今年1月份他到下桥附近的东莞恒信本田车行准备买一款奥德赛。在车配置、车价、各项费用都问清楚的情况下,他决定要买该款车。但销售员提出一个条件,到他们车行买车就必须附带买保险甚至上牌。赵杰认为自己是买车的,并非一定要在该车行买保险或上牌。事后咨询不少汽车公司,也都存在类似情况,虽然找律师询问了情况,但双方是否愿意成交属于自愿,最后不了了之。实际上在东莞许多车行都隐性存在买车必须附带买保险及上牌照,这是否属于强迫消费?
专家解答:
张华文:买车必须在买车的车行上保险和牌照,是一种典型的霸王条款,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车行和消费者都心知肚明,但这种情况现在继续存在,是因为卖车本身的利润已经非常少了。汽车销售与保险、汽车上牌甚至其他附带品连带销售,那么车行和销售员可通过这个综合销售赚取其中小部分差价。一般而言,车行帮助上保险、上牌都存在一定差价和利润。如果是5000元的车险,估计有近700元的提成给销售员。但从本质上说,买车必须买保险,属于强迫消费,违反了消费自愿原则。
谢韶辉:消费者买车是自由的,经销商想通过消费者买车时购买保险的途径,同消费者建立更好的关系,这是经销商和消费者双方协商的过程。在买车的车行上牌照,主要是避免炒车嫌疑。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汽车的价格透明,没有多少盈利空间。把卖车和保险等综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种营销多样性的手段,创造更多的利润是每个商家追求的目标,车行可以通过保险和上牌照分到一些利润。
买车代办手续“黄牛”能信吗?
买车除了需要缴钱外,还需考驾照、行驶证、交养路费、保险费等种种繁琐的手续,而这些手续,却也成了某些不法商人牟利的“经济增长点”,最明显的做法莫过于“代办”,尤其是二手车交易中一些借代办为名的“黄牛”吃差价宰你没商量。
专家解答:
张华文:根据国家规定,在二手车交易中如果有中间商参与,中间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营资质,因此对于不具备资质的二手车“黄牛”来说,他们往往就会以二手车交易手续繁琐为名来主动代办手续。具体来说,就是从上家手里以低价收购汽车时,并不办理过户手续,当找到下家并以高价卖出以后,再用上家的有关资料和下家直接办过户,这样,从文件上看来,似乎是上下家直接交易,经纪人最多赚了500元的佣金;而事实上,买卖双方却素未谋面,白白让“黄牛”赚了隐形价差。还有的二手车商,利用国家车辆退保只要凭身份证的漏洞,用到手的上家身份证事先退取了保金,挪为己用,然后再把车倒给不明情况的下家,造成了下家无法办理保险。对于此类情况,建议消费者为避免被“宰”,买卖双方应该到合法的二手车交易中心(市场)进行交易及办理过户,不要轻信路边摆放的车辆和“黄牛”的说辞。
经济型车投诉多是因为质量差?
在去年对汽车投诉方面,经济型车占据了相当比重,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投诉较多,是否这些车的质量差或者服务不好?
专家解答:
张华文:这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去年全国生产汽车约750万辆,实际售出约700万辆,作为经销商的车行压力很大,库存车增多;另外,这涉及到经济型汽车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经济型汽车故障并不比其他价位的汽车多,这不是技术问题,不能说经济型汽车质量就不行。经济型车主本身经济实力有限,可能开个8万元的车,一月收入就只有5000元,除去月供,如果车子再有个小毛病,随便修理一下要数千元,那么就心里觉得是车子质量问题;或者是车行、维修厂“宰人”乱收费。实际上,是他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他对一些很小的问题都会去投诉;而消费价格高的车主,在这些方面反倒平和许多,没有特别的问题,就比较少投诉。这是经济型车主投诉多的主要原因。
谢韶辉:经济型汽车故障多首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问题。一个年薪100万元的人买奔驰,从来不为质量担心,因为其消费能力强,对于花费一定的维修费用根本不在乎。而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买一辆经济型汽车,每个月有限的工资还要承担供车的费用,即使坏了一个很小的零部件,花的钱不是很多都会让其非常心疼,自然就投诉多。
如何解决车主对知情权的把握?
汽车商家在交车时,并未向车主详细介绍该车的主要性能和该注意的事项。在部分销售火爆的车行,一个销售员往往接待多个客户,造成车主对自己购买新车的了解不够。在汽车维修时,车主把车放进车行或者维修厂,基本无法得知自己车辆的检修情况。等维修结束后,车主唯一的办法就是结账买单。如果黑心维修店将车上的好零件换掉,一般车主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车主对应有知情权的把握?
专家解答:
谢韶辉:在一些车行和维修厂,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销售员介绍不够详尽,可能是业务水平不够;也可能是车行生意太好忙不过来。但对汽车本身的了解,最主要是靠车主自身,别人的讲解只是很少一部分,应靠自己去主动学习。 要买车,自己首先得懂车,不能只靠业务员的介绍,那样对车的了解就很片面。
至于把车放到车行或者维修厂,车主基本无法得知自己车辆的检修情况。其实这有个现实,车行或维修厂每天都会接到数十甚至数百辆车维修或检查,不可能让每个车主去车间看车。而作为4S店和综合维修厂,一般对员工要求也很严格,他们一般也不会为了少许利益把好零件换成坏零件。当然,不排除4S店少数维修人员或某些黑心维修店可能以坏换好。应该相信,东莞98%的正规维修厂和4S店都是讲诚信的,不会干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事情。
试驾车能否当新车卖?
在部分汽车专卖店,存在把试驾车翻新后当新车或者打折出售的情况,厂家是否允许这样做?
专家解答:
谢韶辉:其他车行我不敢保证,但对于试驾车,一般日本品牌的汽车都会做内部处理,不会让经销商出售这种车。只要是合资品牌的汽车都不会把试驾车当新车出售,即使是出售也是当二手车卖,不会当作新车出售,4S店展出车后,一般会当作公司公用车来用。
作为厂家,对此也有严格要求,拿试驾车去卖是违规的。从信誉角度讲,试驾车无论如何翻新都是旧车,即使把里程表拔掉,行内人一看就知道是否开过。从一个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来讲,厂家是绝对不会允许经销商这样做的。但是否每个品牌的经销商都是如此就不敢保证。将试驾车打折出售,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其实就是做二手车去交易,应该没有问题。
赠送品可索赔吗?
东莞维协47宗对汽车的书面投诉中,有近20宗涉及到车膜和零配件的投诉。许多车行买车送车膜,但实际上送的车膜并不能防紫外线,贴膜后也起不了作用;另外产地也各不相同,许多说是美国、日本产的,实际就是东莞或者广东某地产品,骗人没商量。一些车行随车赠送车膜等物品多以次充好,你如何看?
专家解答
张华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消费者应该加强汽车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从车行来看,车行没有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品牌、产地,没有让消费者明确知晓该物品的功能,忽视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作为随车赠送品,有些是买车送的,其实是折了价的;有些是没有折价,完全赠送的。作为后者,如果消费者没有受到伤害,是无权去追究其责任;但作为前者,消费者出了钱,虽然名义上是赠送,但依然可以要求其更换正品,赠送品有些时候未必不可索赔。如涉及到汽车零配件的原厂件、附厂件问题,两者质量和价格相差都很大,因此消费者在消费中一定要辨别清楚,不要被骗。
汽车加价是正常行为吗?
前年新皇冠上市,去年凯美瑞上市东莞都曾出现加价风潮,去年一些进口车也出现加价风潮,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专家解答:
谢韶辉:新车加价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稀缺产品,新车加价是迫不得已。新皇冠、凯美瑞上市时,排队买车的人很多,但其中也有不少炒车的炒家。如果不加价,可能一些人刚到店内买了车,出了店门就卖车,对市场是种无序的冲击。
从消费者角度讲,他们的确希望不加价。但目前汽车消费已经非常市场化了,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价和购买的。在欧盟就规定厂家不能定价,统一的价钱不加钱才是垄断。而在国内,则限制随意加价,实际上并不符合市场对价格波动的遥控。
文/ 记者 薛 伟 实习生 朱江波 钱川
不支持Flash
|